第11章 声望初显与暗流涌动(1/2)
刘老的手术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滨海附一院激起了层层涟漪,并且迅速向外扩散。
手术的细节虽然在院方控制下没有完全对外公开,但“心胸外科完成国内首例极高危主动脉夹层合并瓣膜病微创联合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这样的消息,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不胫而走。
业内震动。
主动脉夹层本就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炸弹”,合并严重瓣膜病变更是棘手无比。传统开胸手术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微创联合手术代表了最前沿的技术方向和勇气。滨海附一院心外科此举,无疑是在向业界宣告其技术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雪主任的名字再次被频频提及,备受赞誉。但更让圈内人好奇的是,那个在手术关键时刻提出惊世方案、并在术中以神乎其技的手法化解危机的“林医生”到底是谁?
很快,林默的履历就被挖了出来——无国界医生、急诊科风波、被破格调入心外……一系列带有传奇色彩的标签,让他迅速成为医院内部乃至本地医疗圈热议的焦点。
“听说了吗?心外那个林默,以前在非洲枪林弹雨里做手术的!”
“真的假的?怪不得那么猛!”
“秦主任亲自带他,看来是要当接班人培养啊!”
“这下心外要不得了了……”
各种议论声中,林默在心胸外科的处境发生了微妙而彻底的变化。
不再有人把他当成一个需要带教的普通住院医师。同事们看他的眼神充满了敬佩,甚至带点敬畏。高伟主治医师现在和他讨论病情时,语气不自觉地带着请教的味道。护士们执行他的医嘱时,没有任何犹豫,甚至格外认真。
秦雪对他更是青睐有加。不仅将刘老这个重点病例完全交由他跟进管理,查房时也经常会主动询问他的看法,甚至在一些疑难病例的讨论会上,直接点名让他发言。
林默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对周遭的变化似乎毫无所觉。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查房、写病历、上手术、跟进刘老的恢复情况、阅读最新文献,仿佛那些赞誉和关注都与他无关。
他的全部心思,都沉浸在【苍生医典】所展现的浩瀚医学世界和一个个具体的病人身上。
刘老的恢复堪称奇迹。在IcU精心监护下,他顺利度过了感染、出血、低心排等重重关卡,生命体征日趋平稳,精神状态也一天天好起来。
查房时,刘老拉着林默的手,老泪纵横:“林医生,谢谢,谢谢你们……我这把老骨头,差点就交代了……是你们硬把我拉回来了……”
家属更是感激涕零,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几乎堆满了秦雪的办公室,上面大多着重提到了林默的名字。
这一切,都像无形的光环,笼罩在林默身上。
然而,光环之下,暗流悄然涌动。
副院长办公室。
赵启明脸色阴沉地看着桌上几份关于林默的报告和外面传来的风言风语,手指烦躁地敲着桌面。
他没想到,陈国栋和秦雪竟然如此力保这个林默,更没想到这小子真有两把刷子,硬是做出了如此惊人的成绩。现在院里院外风头正劲,他之前“停职审查”的举动,反而成了衬托林默“受打压仍不屈”的背景板,显得他刻板昏庸。
这让他如同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
“不能再让他这么顺风顺水下去了……”赵启明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他拿起内线电话:“让医务科的老王来我办公室一趟。”
不久后,医务科王科长匆匆赶来。
“赵院长,您找我?”
“老王啊,最近关于心外那个联合手术的议论很多啊。”赵启明慢条斯理地开口,语气却带着压力,“虽然手术成功了,值得肯定。但其中的过程,尤其是某些年轻医生擅自采取的非常规操作,是否完全符合规范?是否存在侥幸成分?这些问题,我们医务科还是要从严把关,不能因为结果好就忽视过程的风险嘛。”
王科长是个人精,立刻听出了副院长的弦外之音,连忙点头:“院长说的是!医疗安全无小事,过程规范确实至关重要。特别是像林默医生这样……嗯,风格比较独特的年轻医生,更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避免产生不良示范效应。”
“嗯。”赵启明满意地点点头,“听说他连执业医师资格证都是在国外考的?回国后的变更注册和备案手续都齐全了吗?相关的手术授权流程是否都严格走了?这些细节,你们医务科要重新仔细审核一遍。对于超范围执业、违规操作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