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退休满级大佬的养崽日常 > 第45章 混沌之心与归墟之影

第45章 混沌之心与归墟之影(1/2)

目录

黑暗。

并非虚无,而是充斥着破碎光影与混乱嘶鸣的黑暗。

墨衍的意识在无边的痛楚与混乱的记忆碎片中沉浮。虺蛇的咆哮、魔念的尖啸、能量撕裂身体的剧痛、界骸碎片最后的爆发……无数画面与声音交织,如同风暴般撕扯着他残存的灵智。

就在这意识的深渊即将彻底吞噬他时,一丝清凉、温润,却又带着无上威严的触感,如同初春融化的雪水,悄然滴落在他近乎干涸崩碎的神魂核心。

这触感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自……他的体内深处,那因疯狂吞噬而膨胀到极限、几乎要炸开的混沌魔元漩涡之中!

仿佛混沌初开,清浊分立。在那混乱狂暴的魔元漩涡最中心,一点极其微小,却无比纯粹、无比凝练、散发着包容万物又演化万物意境的暗金色光点,悄然凝聚。

这一点暗金,并非实体,更像是一种大道的显化,一种规则的结晶。它出现的瞬间,原本狂暴肆虐、几乎要脱离控制的混沌魔元,如同找到了主心骨,开始围绕着这一点暗金,缓慢而有序地旋转起来。魔元中那些因强行吞噬而残留的杂质、冲突的属性、暴戾的意念,在这暗金光点的照耀下,被缓缓净化、调和,归于纯粹的混沌。

《混沌初解》中诸多晦涩难明的经文,此刻如同清泉流过心田,自然而然地浮现、理解、融会贯通。

“……混沌非死寂,乃万物之始,亦万物之终……心中有混沌,则万法不侵,万劫不灭……”

这暗金光点,正是《混沌初解》修炼到一定境界,结合界骸碎片本源与吞噬魔念、虺蛇之力后,于绝境中孕育出的——“混沌之心”雏形!

虽然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雏形,却标志着墨衍的混沌魔道,真正踏入了登堂入室的阶段!从此,他对混沌之力的掌控将更加精妙,吞噬转化效率将极大提升,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这“混沌之心”的雏形,他便有了真正对抗高阶魔念侵蚀、乃至未来直面“虚无噬渊”那一丝本源的微弱资本!

随着“混沌之心”雏形的凝聚,墨衍体内混乱的能量开始逐渐平复,伤势在以一种缓慢但稳定的速度修复。他的意识也从无尽的黑暗与痛苦中缓缓挣脱,如同潜水者浮出水面。

首先恢复的是感知。

他“看”到自己正躺在那暗红色祭坛冰冷的基座上,身体依旧传来阵阵撕裂般的剧痛,但比起昏迷前那种濒临解体的感觉,已经好了太多。体内经脉虽然依旧破损严重,但混沌魔元在那暗金光点的引导下,正如同温顺的溪流,滋养着伤处,不再横冲直撞。

怀中的界骸碎片沉寂如石,再无半点反应,仿佛之前那连番的爆发耗尽了它所有的力量。

神念小心翼翼地探出,范围依旧只有周身数丈,但感知却变得更加敏锐、清晰。他能“听”到废墟中微风吹过残垣断壁的呜咽,能“嗅”到空气中残留的魔气与血腥,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前祭坛裂缝中,那被暂时压制下去、却依旧在蠢蠢欲动的魔念本源。

以及……祭坛最顶端,那一道若有若无、仿佛与整个废墟、乃至这片破碎的“归墟界域”融为一体的……古老意念。

这道意念,与他刚刚凝聚的“混沌之心”雏形,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共鸣。它没有守墓人残魂那般清晰的意识,也没有魔念那般狂暴的侵略性,它更像是一段残留的“记录”,一个冰冷的“规则”,或者说,是这片天地最后的一缕……“回响”。

“……资格……检测……”

断断续续的、不含任何情感的意念碎片,如同尘埃般落入墨衍的感知。这意念似乎在审视着他,审视着他体内的混沌魔元,尤其是那刚刚诞生的“混沌之心”雏形。

“……混沌传承……界骸认可……魔念压制……符合‘种子’……最低标准……”

“……授予……‘归墟印记’……权限……最低级……”

随着这道意念的波动,祭坛顶端,那暗红色的晶石尖端,一缕微不可察的暗红色流光悄然分离,如同拥有生命般,缓缓飘落,最终无声无息地没入了墨衍的眉心。

一股清凉中带着刺痛的感觉自眉心传来,随即迅速隐没。墨衍感觉到,自己的识海中,除了那暗金色的“混沌之心”雏形外,多了一个极其微小、极其黯淡的暗红色复杂符号。这符号散发着与祭坛、与这片废墟同源的苍凉、死寂气息,仿佛一个烙印。

“归墟印记”?最低级权限?种子?

这些陌生的词汇让墨衍心中充满了疑惑与警惕。这印记有何作用?这权限能做什么?“种子”又意味着什么?

他尝试与那道古老的意念沟通,却再无任何回应。那道意念在授予印记之后,便彻底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就在墨衍初步炼化了那缕“归墟印记”,挣扎着想要坐起身,进一步探查自身和周围情况时——

“嗡!!!”

整个废墟,不,是这片名为“归墟界域”的碎片,猛地剧烈震动起来!这一次的震动,远比之前封印松动时要强烈得多,仿佛天地倾覆!

天空之中,那原本就混沌不清的天穹,开始出现无数巨大的、扭曲的裂痕!透过裂痕,可以看到外界那更加狂暴、更加无序的秘境混沌气流,正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入!大地在崩裂,远处的黑石山脉在坍塌,连墨衍身下的这座祭坛,都开始剧烈摇晃,基座上出现了更多细密的裂纹!

“界域……要彻底崩溃了!”墨衍瞬间明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