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潜移默化的影响(2/2)
虽然伙食不算太丰盛,但对于经常饿肚子的人而言,这便是山珍海味。
而大锅一旁摆着四五个大木盆,木盆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高粱黄米饭,并且是干的,并不是熬的稀粥。
这个时候,一个年纪不大的少年拿着一个大木碗,嘴角还挂着几颗黄色的米粒,笑靥如花的走到木盆前,拿起木瓢打饭。
李平走到他身旁,笑道:“怎么样?满不满意?”
那少年憨厚一笑,一边给自己打饭,一边笑着说道:“满意,非常满意,如果能天天这样吃就好了。”
“你小子。”李平轻轻拍了拍他脑袋,“天天这样吃,倒是想得美。”
他又四下看了看,很快锁定一个位置,只见李胜正一脸得意,忘乎所以地和七八个少年吹牛。
“你们是不知道,我哥,从几丈高的树上跳下来,一锤子就干死一个辫子,我立马补上一个滑铲又解决掉一个……”
几丈高?
李平满头问号。
这牛吹得也是够离谱。
然而,干饭的众人却是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会发出一声惊呼,甚至还有人出言神话两句。
李平无语摇头,自顾走到埋头干饭的李易身旁,慢慢蹲下身,说道:“将辫子脑袋剁下来,明天带上三人,和我去一趟塔山堡。”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李易一跳:“二哥,你怎么走路没声音?”
李平瞥了他一眼:“是你吃饭太认真,没注意到,明天和我去一趟塔山堡,将那辫子骑兵头颅带上。”
他又强调了一遍。
见二哥态度严肃,李易立刻意识到有大事情,忍不住问道:“二哥,我们去塔山堡干什么?”
李平神秘一笑:“去换点东西回来。”
言罢,他拍了拍李易肩膀,随后起身朝屯口而去。
独留李易一脸好奇的呆愣在那里。
……
翌日。
去往塔山堡的官道上。
五个少年骑马疾驰,每一匹战马背上都挂着一个鼓鼓当当的大包。
并且,那五个少年穿着布面甲,别着腰刀,挂着弓箭。
可以说是全副武装,装备精良。
一眼看去,只觉一股煞气冲天,像是久经沙场的士兵,刚刚退下来一样。
沿途行商和路人纷纷避让。
“这些是什么人?”
“不知道,看样子是去塔山堡。”
“那鼓鼓囊囊的大包是什么?”
“呵呵,这你都不知道,那是领赏的人头,你最好离他们远点,不然,说不定要借你脑袋去用一用。”
“啊……”
路人似乎很不待见大明边军。
或许是借老乡脑袋一用的事情太多,搞得辽东人尽皆知,导致百姓遇见官兵避之如蛇蝎。
很快。
李平五人抵达塔山堡入口。
然而五骑的出现,立刻引起塔山堡守军的注意,守门的士兵攥紧长枪,身体紧绷,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