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科技融合,铸就新锋(1/2)
初战告捷的兴奋感尚未褪去,“深渊堡垒”内部便已投入到一场更加紧张、却充满创造激情的“战斗”中——对缴获的天外威胁科技进行彻底的“解剖”与“融合”。那艘被俘的采集舰及其残骸,就像一座突然开启的宝库,里面充满了与守护者文明风格迥异、却同样精湛强大的技术和造物。
伊芙琳带领着技术团队(包括她原有的小组和赵山河手下几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工程师)日夜不休地泡在临时设立的“战利品分析实验室”里。各种奇形怪状、散发着冰冷光泽的天外威胁设备被拆解、扫描、分析。主控台上流动的数据瀑布般刷新,三维投影中不断构建又拆解着复杂的能量回路和机械结构。
“他们的能量武器,侧重于瞬时穿透和过载效应,结构极其精密,但能量利用效率似乎不如我们的守护者技术稳定。”伊芙琳指着一门被拆解下来的相位炮阵列说道,“但他们的能量压缩技术和瞬发机制,非常高明。”
“再看他们的护甲材料和结构,”赵山河手下的一名材料专家补充道,“轻量化、模块化做到极致,防御侧重于能量偏转和分散,但对持续性的动能冲击和特定频率的能量共振,似乎存在理论上的薄弱点。”
与此同时,林越则沉浸在对方舟核心和沉没方舟“开拓者号”数据库的深度挖掘中。守护者的科技,博大精深,更侧重于能量的稳定、控制和与生命体的和谐共鸣,其造物坚固、持久,充满一种宏大的秩序感。
如何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科技树融合,取长补短,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果?这个挑战让整个团队,尤其是伊芙琳和林越,陷入了痛苦的思考和无数次失败的尝试。
(直播系统介入 - 研发攻坚)
直播界面适时地聚焦在实验室和核心数据库的演算画面上。复杂的公式、爆炸的三维模型、闪烁的能量流模拟,构成了一场智力风暴的视觉盛宴。弹幕中,一些看似专业的讨论和天马行空的猜想交织:
**【能量压缩+稳定输出?能不能搞个‘相位狙击炮’?】_
.****【用守护者的材料学加强天外武器的结构,解决过载问题?】
.****【感觉可以做个能切换攻击模式的武器,应对不同敌人。】
.****【要不要试试生物神经网络接口?让武器有自适应学习能力?】
.****【直播系统能不能算个最优解出来?@系统】
(直播系统介入结束)
转机出现在一次高风险的能量耦合实验。伊芙琳试图将天外威胁相位炮的能量激发器,与守护者技术中的一种高稳定性能量导管进行强制连接,以期获得兼具爆发力与持久性的新型武器平台。然而,两种能量的固有排斥性导致实验台瞬间过载,剧烈的能量反冲险些摧毁了宝贵的样本!
千钧一发之际,林越本能地将方舟核心的能量介入,试图强行“安抚”暴走的能量流。奇迹发生了!方舟核心那独特的中正平和的能量,仿佛一种万能溶剂,竟然在极短时间内,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点,让两种截然不同的能量流没有互相湮灭,而是形成了一种短暂的、极不稳定的共存状态!
虽然实验最终仍以安全系统紧急关机告终,但那一瞬间的“和谐”景象,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伊芙琳思维的迷雾!
“平衡!是平衡与引导!”她激动地抓住林越,“不是强行融合,而是利用方舟核心的能量作为‘缓冲’和‘翻译’,让两种技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协同工作!就像……就像用一种通用的协议,让两个不同操作系统的设备实现数据传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