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沉溺月光疯批霸总的蚀骨独占 > 第17章 依赖的萌芽

第17章 依赖的萌芽(1/2)

目录

工作室空无一人,只有电脑屏幕发出的幽光和窗外都市连绵的灯海,交织成一个静谧而孤独的空间。江浸月仍沉浸在灵感迸发后的亢奋余波中,指尖因为长时间握笔而微微发烫,屏幕上那双终于被她赋予“灵魂”的眼睛,正以一种复杂而痛苦的眼神回望着她。

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缓缓平复后,一种更深层次的疲惫感袭来,同时袭来的,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空落。

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目光掠过殷夜沉曾坐过的那张椅子,曾站立过的那个位置。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极淡的雪松冷香,若有若无,撩拨着她的神经。

她竟然……真的在他的指引下,突破了自己。

这个认知让她心情复杂。那个男人,用最强势的姿态闯入她的世界,用最苛刻的标准审视她,用最冰冷的言语评判她,却又在她最困顿迷茫的时候,用最精准的方式,为她劈开荆棘,点燃火焰。

这种冰与火交织的体验,让她感到恐惧、慌乱,却又无法抑制地被吸引,甚至……产生了一丝危险的依赖。

是的,依赖。

当她面对创作瓶颈时,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不再是独自苦思冥想,而是……“他会怎么说?”“他会如何剖析这个角色?”“他会指出哪个致命弱点?”

这种下意识的转向,让她感到心惊。

她试图抵抗这种危险的倾向。她告诉自己,那是资本的力量,是上位者的游戏,他只是在用他的方式确保投资获得最大回报。她不能沉溺于这种被“引导”的错觉,不能让自己变得软弱。

然而,理智的告诫,在那种灵魂层面被精准“击中”和“理解”的震撼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挣扎愈发明显。

殷夜沉没有再亲自来工作室,但存在感却无处不在。周屿会准时送来需要她过目的文件,传达简洁明确的指令。偶尔,邮件里会收到没有署名的、极其简短的意见,通常只有一两个词:“冗余”、“模糊”、“尚可”。

每一次看到这些意见,江浸月都会心头一紧,然后下意识地按照那背后的意图去修改。每一次修改后,作品的确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精准、有力。

她开始习惯性地在完成一个阶段后,对着屏幕默默思忖:这能达到他的标准吗?这里会不会被他认为是“软弱”的?这里的情绪够不够“极致”?

甚至,在构思新的分镜时,她会不自觉地在心里预演一遍他的可能反应,用他那套冰冷而高效的美学标准来提前进行自我审查和修正。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感到害怕,却又无法摆脱。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以一种不容抗拒的方式,重塑着她的创作思维。

这天,团队在讨论一个关键情节的转折处理时产生了分歧。沈砚倾向于更温和、更符合普遍价值观的处理方式,而另一位画师则主张更黑暗、更具冲击力的表现。

大家争论不下,目光最终都投向了江浸月,等待她这个主美做出决断。

江浸月看着两种方案,眉头紧锁。两种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都觉得差了点意思。沈砚的方案安全但可能流于平庸,另一位画师的方案大胆却可能失控。

她陷入了两难。

脑海中各种念头纷杂闪过,团队期待的视线让她压力倍增。就在她几乎要选择那个更安全的方案时,一个冰冷低沉的声音仿佛再次在她脑海中响起——

“痛苦如果不够浓烈,就等于不存在。” “最有感染力的光芒,通常源于某种内在的……炽热。” “需要绝对的精准,瞬间击穿所有冗余防御,直抵核心。”

她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她忽然明白了差的那点意思是什么——是强度,是那种不顾一切、直抵核心的决绝!两种方案都太过权衡利弊,反而失了灵魂的力量!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她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案,而是综合了两者的优点,提出了一个更大胆、更极致、也更危险的处理方式——让主角在极致的痛苦和极致的渴望中,做出一个近乎自毁却又充满致命美感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