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沉溺月光疯批霸总的蚀骨独占 > 第8章 无声的较量

第8章 无声的较量(1/2)

目录

凌晨的寒意透过单薄的睡衣渗入肌肤,江浸月却浑然不觉。她的全部心神都聚焦在屏幕上那份需要“重做”的报告上。文档打开的瞬间,过去三天累积的疲惫似乎化作了实质的重量压下来,但她只是眨了眨干涩的眼睛,将视线重新对准文字。

没有愤怒,没有抱怨。当生存成为唯一目标时,情绪是最大的奢侈品。她需要弄明白,殷夜沉到底想要什么。

天光微亮时,沈砚和几个核心成员准时赶到工作室。看到江浸月已经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修改批注,他们都愣了一下。

“月姐,你……”

“来了就好。”江浸月抬起头,脸上看不出彻夜未眠的憔悴,只有一种过度的平静,“时间紧迫,我简单说一下调整方向。”

她没有浪费时间解释,直接切入主题,清晰指出需要强化的部分:市场数据需要更权威的支撑;技术方案需要列出三种备选;财务模型需要增加压力测试。

“重点是,”她总结道,目光扫过众人,“每一个论点都必须有坚实的数据或逻辑支撑,不能有任何想当然。我们要假设审阅者是一个极度苛刻、完全不懂感情用事的怀疑论者。”

任务比第一次更加艰巨,但团队多了种破釜沉舟的沉默。他们默默地回到工位,重新投入战斗。

下午四点五十分,第二版报告整合完毕。厚度增加了三十页,内容更加夯实。江浸月点击了发送。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再次弹出。

工作室里依旧安静,只有等待判决的沉寂。

一小时后,新邮件的提示音响起。

发件人:周屿 主题:回复:回复:星耀项目全面规划报告_V2

邮件正文依旧简短:

“殷总批示:数据维度单一,重做。明早10点前提交。”

“数据维度单一”——这次多了五个字的“理由”,却依然模糊而傲慢。

工作室里响起一声压抑的抽泣,有人忍不住低骂了一句。

江浸月看着那行字,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只是沉默地移动鼠标,再次点开了文档。

“继续。”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第三次,她扩充了数据来源,加入了国际市场对比和行业专家访谈摘要。驳回理由是:“风险预案缺乏创新性。”

第四次,她设计了五套极具前瞻性的风险应对模型。驳回理由是:“盈利预测过于保守,缺乏野心。”

第五次,她将盈利预期大幅上调,并附上了详细的推导过程。驳回理由是:“技术实现路径描述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

第六次,她将技术章节重写,加入了代码框架图和算法流程图。驳回理由是:“整体架构缺乏美学考量,与项目调性不符。”

每一次驳回都在下班后或凌晨时分到来,理由变幻莫测,有时指向核心,有时吹毛求疵。殷夜沉像是一个耐心极好的猎人,通过周屿这没有感情的传声筒,一次次地将她的成果轻描淡写地打回,冷静地观察着她的反应。

工作室的气氛从最初的愤懑,逐渐变得麻木,最后只剩下一种机械般的服从。咖啡杯堆满了垃圾桶,外卖盒子散落在角落,每个人眼里都布满血丝,但没有人再抱怨。他们只是沉默地、一次又一次地,按照那些苛刻且时常矛盾的要求,修改着,完善着,仿佛在进行一场没有尽头的西西弗斯式的苦役。

江浸月几乎住在了工作室。她以惊人的毅力消化着每一次驳回,精准地拆解那些模糊的指责,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修改方案。她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压榨着最后的精力。只有在极短暂的休息间隙,她才会望着窗外发呆,眼神里偶尔掠过一丝极深的疲惫,但很快又会重新变得坚定。

第七次提交是在一个午后。报告已经被打磨得如同一件无懈可击的武器,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最严苛的推敲,甚至超越了它本身作为规划文件的意义,几乎成为了一件融合了商业、技术与艺术的作品。

江浸月点击发送时,手指已经有些麻木。工作室里没有人说话,大家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最终的审判,或者说,等待着下一次的“重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