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庆功家宴(下)(1/2)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气氛更加融洽。
王小莎又给袁泽和袁天斟了一点酒,然后看向袁凡,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几分骄傲:“小凡啊,你这次可是给咱们老袁家长脸了。你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学校里为了物理竞赛那点分数跟同学较劲呢。”
袁天闻言,无奈地笑了笑,却没有反驳。在母亲眼里,儿子无论取得多大成就,似乎都还是那个需要提点的少年。
袁泽放下筷子,拿起热毛巾擦了擦手,目光再次落到袁凡身上,这次带上了更深的意味:“成绩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家宴的闲聊氛围,因为袁泽这看似随意的一问,悄然转向了更深层次的交流。
袁凡也放下了筷子,神情变得认真起来。他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爷爷,我看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平,也看到了不同国家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差异。有些地方,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哦?具体说说。”袁泽身体微微后靠,摆出了倾听的姿态。
“比如,他们在跨学科协作上更加灵活,鼓励冒险和奇思妙想,失败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一些大型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非常大,与高校的结合也更紧密,成果转化很快。”
袁凡条理清晰地分析道,“但我也看到,他们的体系并非完美,也存在资源分配不公、过于追求短期效应的问题。而且,”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在某些尖端领域,壁垒和戒备心很强,甚至……不太干净。”
他最后一句,显然指的是那场构陷风波。
袁泽点了点头,眼神锐利:“壁垒一直存在,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会有。至于不干净的手段,”他轻轻哼了一声,“不过是弱者心虚的表现。真正的强者,靠的是阳谋,是实力。你这次应对得不错,没被吓倒,也没乱了方寸,很好。”
这已经是袁泽今晚第二次说“很好”,足见他对孙子此次表现的满意程度。
“不过,”袁泽话锋一转,“越是走到高处,越要记住‘根’在哪里。你的智慧,你的舞台,最终都要服务于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科学的追求无国界,但科学的成果,科学家的人生价值,是有归属的。”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在袁凡的心上。
“我明白,爷爷。”袁凡郑重地点了点头。这些话,爷爷以前也说过,但经过这次走出国门,代表国家征战,他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当站在领奖台上,听到国歌奏响,看到国旗升起时,那种从心底涌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是任何个人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袁天这时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比袁泽更低沉,带着封疆大吏的沉稳与务实:“见识了差距是好事,能催人奋进。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汉东正在推进的‘数字科创走廊’,就是在尝试打破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
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更是制度和生态环境的竞争。”
他看似在说汉东省的工作,实则也是在回应儿子看到的国内外差异,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爸,您的‘走廊’计划,我在国外也关注了相关报道,很有前瞻性。”袁凡看向父亲,眼中带着钦佩。
他虽然在科研领域,但对父亲主政一方、推动宏大改革的魄力和智慧,一直十分敬重。
“光有前瞻性不够,关键是落地,是让老百姓和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变化和红利。”袁天语气平和,却透着坚定的力量,“这比拿一个世界冠军,要复杂得多,也艰难得多。”
父子二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理解与支持。虽然身处不同领域,但那份为国家、为事业奋斗的初心,却是相通的。
“好了好了,你们爷仨,吃饭就吃饭,又谈起工作国事了!”王小莎笑着打断,“小凡好不容易回来,让他松快松快。如烟,再给儿子盛碗汤。”
姜如烟连忙应声,给袁凡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佛跳墙。
家宴的气氛又重新回到了温馨琐碎的模式。
饭后,保姆收拾着餐桌。袁泽习惯性地起身,对袁凡说:“小凡,陪爷爷到阳台走走,消消食。”
“好。”袁凡立刻起身跟上。
袁家的阳台很宽敞,对着屋后那片精心打理的小园林,虽然已是冬季,但几株耐寒的松柏依旧苍翠。夜风带着寒意,吹在脸上有些冷,但也让人精神一振。
爷孙二人并肩站在栏杆前,望着楼下影影绰绰的树影和远处城市的灯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