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新的起点!(1/2)
首都的喧嚣与荣光,如同夏日里一场酣畅淋漓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疾。
表彰大会、媒体访谈、各方接见……密集的行程将载誉归来的ISSO冠军团队裹挟在巨大的光环与喧嚣之中,持续了整整一周。
当袁凡终于拖着略显疲惫却精神内核愈发沉静的身躯,再次踏足明珠大学那熟悉而又似乎有些陌生的校园时,时间已悄然滑入了初冬。
校园里的梧桐树叶几乎落尽,只剩下遒劲的枝干直指灰蒙蒙的天空,带着一种洗尽铅华的疏朗与宁静。
那枚沉甸甸的ISSO理论物理卓越奖金牌,被他仔细地收在了家中书桌的抽屉深处,连同那尊光芒璀璨的冠军奖杯一起。
它们是他人生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但绝非终点。
他清楚地知道,荣誉属于过去,未来的道路,仍需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回到学校的第一天,他并没有立刻前往郊区的国家实验室,而是先去了物理学院,回到了少年班那间承载了无数奋斗记忆的机房。
推开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服务器低沉的嗡鸣,空气中隐约的尘埃与电路板味道。
李慕雪正坐在她常坐的工位上,对着电脑屏幕专注地处理着项目后续的数据,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看到是袁凡,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明亮的光彩,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漾开层层涟漪。
“回来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
“嗯,回来了。”袁凡点点头,走到自己久违的工位前,放下简单的行李。
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却又似乎什么都不同了。
赵文武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用力拍着袁凡的肩膀,嗓门洪亮:“哎哟!我们的世界冠军回来了!感觉怎么样?是不是走到哪儿都有人找你签名合影?”他挤眉弄眼,依旧是那副没心没肺的活泼样子。
张浩也站在不远处,看到袁凡,他显得有些局促和羞愧,嘴唇动了动,低低地叫了一声“凡哥”,便低下了头。
ISSO风波之后,他受到了团内严肃批评和观察处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那份曾经的单纯与自信已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袁凡看着张浩,心中叹了口气,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平和却有力:“过去了。抬起头,路还长。”
简单的几个字,没有过多的安慰,也没有刻意的疏远,却让张浩眼圈一红,用力点了点头,仿佛获得了某种救赎的力量。
周铸助教闻讯赶来,看着眼前这几个经历了国际大赛洗礼,气质已然悄然蜕变的学生,眼中满是感慨。
他递给袁凡一份文件:“袁凡,这是陈庚院士和国家实验室张院士那边联合发来的通知,关于你后续学习和研究安排的初步计划,你看一下。”
袁凡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计划安排得紧凑而富有挑战性:他将继续以“特别研究员”身份在国家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工作,主导或参与至少两个前沿交叉课题!
同时,需要在明珠大学完成一系列经过精心挑选和强化的本科核心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此外,还将有机会参与国内外顶尖的学术会议和交流项目。
这意味着,他正式告别了常规的学生轨道,踏上了一条更为陡峭、也更为广阔的“研学并进”之路。
“另外,”周铸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学校和高教改革领导小组那边,也希望你能抽空参与一些活动,比如给低年级的同学做些分享,或者参与一些关于学术生态、资源分配优化方面的讨论。你现在……嗯,算是树立了一个标杆。”
袁凡微微蹙眉。他并不想成为一个四处演讲的“榜样”,他更渴望沉浸在实验室和书本的安静世界里。
但他也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身上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学术追求。
“我明白了,周老师。我会合理安排时间。”他给出了沉稳的答复。
……
几天后,袁凡再次来到了位于市郊的国家凝聚态物理实验室。
与初次报到时的新奇与些许压力不同,这一次,他的步伐更加沉稳,目光更加坚定。
实验室大楼依旧肃穆静谧。
他刷开权限门禁,走向属于自己的那个靠窗工位。
一路上,遇到的一些研究员和博士后,看他的目光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前或许是好奇与审视居多,如今则多了几分认可与重视。
ISSO冠军的头衔,在这个崇尚实力的地方,同样具有分量。
秦研究员依旧言简意赅,直接将一叠厚厚的文献和一份开题报告草案放在他桌上:“张院士交代了,你先熟悉一下‘拓扑量子计算中的新型马约拉纳零能模探测方案’这个课题的背景和最新进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