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 第497章 技术封锁与逆袭!

第497章 技术封锁与逆袭!(2/2)

目录

这需要他对计算物理、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都有极其深刻的理解。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夜幕降临,又迎来黎明。

其他国家的队伍,大多在使用指定的商业软件进行常规计算,进展相对平稳。

美国队的马克甚至还有闲暇出来溜达,看到中国队木屋彻夜通明的灯光和里面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不屑的冷笑。

“还在垂死挣扎?用那些破烂开源代码,能算出什么?”他对同伴嗤笑道。

营地服务器机房内,技术支持人员也注意到了中国队异常的访问模式——他们在大量下载开源代码和公共数据库,并频繁调用自带的计算节点。

“他们在干什么?不用指定软件?”一个技术人员疑惑道。

“可能是想另辟蹊径吧,不过……太难了。”另一个资深工程师摇了摇头,“时间太紧,开源代码的稳定性和效率都是问题。看来中国队这次要栽了。”

没有人看好中国队的这次“冒险”。

然而,在袁凡的带领下,中国队的四人小组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默契。

李慕雪成功整合了几个高效的开源计算核心,并针对钙钛矿材料的特性进行了参数优化。

赵文武和张浩克服重重困难,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材料初选数据库,并搭建起了分布式计算的雏形。

最关键的核心算法和流程设计,由袁凡独立完成。

他借鉴了之前在国家级实验室接触到的一些前沿思想,结合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理解,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辅助预筛选、结合多尺度计算验证的新型筛选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绕开了商业软件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和陷阱。

在项目截止前最后三个小时,中国队的自建计算框架终于调试成功,开始了全速运行!

当最终的计算结果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出,屏幕上呈现出清晰的材料性能排序和结构优化方案时,木屋里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带着哽咽的欢呼!

他们做到了!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突破了技术封锁,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紧接着是紧张的展示材料准备和答辩演练。袁凡负责核心内容的阐述,李慕雪负责图表和可视化,赵文武和张浩负责查漏补缺和模拟提问。

当中国队踩着点,将最终的研究报告和展示材料提交上去时,许多其他队伍已经准备就绪,脸上带着或多或少的轻松和自信。

马克看着中国队几人明显睡眠不足却眼神明亮的样子,冷哼了一声,依旧不以为意。

最终的展示和答辩在营地最大的报告厅举行,气氛庄重而紧张。各国裁判和受邀学者端坐台下。

前面几个队伍的展示中规中矩,大多是基于指定商业软件的计算结果,虽然完整,但缺乏新意。

轮到中国队上场。

袁凡作为主汇报人,稳步走上讲台。他穿着略显褶皱但整洁的代表团服装,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如同经过淬火的星辰,锐利而坚定。

他没有急于展示结果,而是首先坦诚地说明了面临的困境——指定商业软件存在的限制和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团队决定,放弃使用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商业软件,转而基于开源代码和自主设计的算法,构建了一套全新的、透明可控的高通量材料计算筛选框架。”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哗然!许多裁判和学者都露出了惊讶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在这种级别的竞赛中,自主搭建计算框架,简直是闻所未闻!

马克在台下更是差点笑出声,他觉得中国队这是破罐子破摔,自寻死路。

然而,随着袁凡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阐述他们自主框架的设计思路、算法原理、以及最终呈现出的、比使用商业软件队伍更为精细、预测性更好的计算结果时,台下的哗然渐渐变成了寂静,继而变成了专注和震惊!

尤其是当袁凡展示他们如何利用机器学习预筛选大幅缩减计算量,以及如何通过多尺度计算相互验证确保结果可靠性时,几位资深材料学家和计算物理学家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眼中闪烁着浓厚的兴趣和赞赏。

答辩环节,提问异常激烈。

但无论是对算法细节的追问,还是对结果可靠性的质疑,袁凡都应对自如,回答得有理有据,数据扎实,充分展现了他对课题的深刻理解和强大的学术自信。

当他用一句流利地道的英语结束答辩:“We believe that the ability to depely aster re putational tools ahodologies is crucial for future stifiovation and teological dependence.(我们相信,独立掌握核心计算工具和方法的能力,对于未来的科学创新和技术独立至关重要。)”时,台下陷入了短暂的沉寂,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他们突破封锁、自主创新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所展现出的科学精神和强大潜力的致敬!

马克坐在台下,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之前的嘲讽和不屑,此刻都化为了无形的巴掌,狠狠扇在他自己脸上。

他明白,在真正的实力和智慧面前,任何盘外招和技术壁垒,都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

技术封锁的铁幕,被一支平均年龄不到十六岁的中国少年队伍,用知识和勇气,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场逆袭,不仅关乎竞赛的胜负,更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年轻一代在科技自立道路上的决心与能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