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重读财报:从数字中看到企业的灵魂(1/2)
深夜的交易室里,韩风面前摊开着三份完全不同的年报。
那些曾经枯燥的数字,此刻仿佛拥有了生命,
正在向他诉说每家企业最真实的故事。
这是2020年一个普通的夜晚,但对韩风而言,却是一个不平凡的觉醒时刻。就在刚才,他在复盘宁德时代的成功投资时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抓住了这只牛股,但对其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
“我真的是看懂了这家公司,还是仅仅运气好?”这个问题的出现,标志着韩风投资哲学的新觉醒。
---
01 觉醒时刻:从“看到”到“看见”
事情源于一场与年轻分析师小王的争论。
小王兴奋地展示着他的研究成果:“风哥,这家公司市盈率只有8倍,净资产收益率却高达20%,绝对是价值洼地!”
韩风仔细翻阅财报后却摇了摇头:“这家公司虽然利润增长,但应收账款增速是营收增速的两倍,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恶化。这些利润,可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
小王困惑地反问:“可是这些细节,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个问题让韩风愣住了。他想起2017年时的自己,也曾经过于关注表面的财务比率,而忽略了财报中真正重要的细节。
当晚,韩风重新打开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和中国平安这三家特性迥异的公司的年报。但这一次,他要求自己不再满足于计算各种财务比率,而是要真正理解每一个数字背后的商业实质。
“看财报不是做数学题,而是读故事书。”他在笔记扉页上写下这句话,“每个数字都是这个故事的组成部分。”
---
02 茅台的启示:读懂“护城河”的财务语言
韩风首先重读的是贵州茅台2020年年报。
过去,他关注的是茅台营收979.93亿元、净利润466.97亿元这些显眼的数字。但今天,他开始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预收账款的秘密
韩风注意到,茅台2020年的预收账款为137.4亿元,虽然比2019年有所下降,但绝对额仍然惊人。
“这笔钱,是经销商提前打给茅台的货款。”韩风在笔记中分析,“这意味着茅台在产业链中拥有极强的话语权。经销商愿意先付款、后拿货,甚至排队等待,这是其他白酒企业难以企及的地位。”
他比较了其他白酒企业的预收账款比例,发现茅台这一指标遥遥领先。这不仅仅是财务数据的差异,更是品牌护城河在财务报表上的直接体现。
存货的特殊性
更让韩风感到震撼的,是茅台存货的特殊性质。
2020年末,茅台存货账面价值达255.68亿元。在制造业企业,如此高的存货通常是个危险信号。但在茅台,这却是其价值的保障。
“茅台的存货主要是基酒和老酒,这些资产不仅不会贬值,反而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值。”韩风恍然大悟,“这就是茅台商业模式的特殊性——时间成为了它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现金流量的真相
现金流量表给了韩风另一个视角。茅台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8.17亿元,虽然同比下降,但与其净利润的匹配度很高。
“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匹配程度,反映了利润的质量。”韩风总结道,“茅台这笔钱是实实在在地收到了口袋里,而不是停留在账面上。”
通过这次深度阅读,韩风明白了:读茅台的财报,关键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而是看这些钱是如何赚的,以及这种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
03 宁德时代的挑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的财报要复杂得多。
2020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188.29亿元,同比下降7.08%;净利润19.37亿元,同比下降7.86%。表面看来,这是一份业绩下滑的财报。
但韩风学会了穿透表面,寻找真正重要的细节。
研发投入的启示
他首先关注的是研发投入。2020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达到12.98亿元,同比增长25.15%,占营收比例达6.9%。
“在业绩下滑的时期,公司反而加大了研发投入。”韩风分析道,“这说明管理层看重的是长期竞争力,而不是短期业绩。这种战略定力,是伟大公司的特质。”
客户结构的秘密
在报表附注中,韩风发现了另一个重要信息:宁德时代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为31.29%,相比2019年同期的36%有所下降。
“客户结构在优化,对大客户的依赖在降低。”他在笔记中写道,“这意味着公司的市场地位在加强,议价能力在提升。”
全球布局的智慧
最让韩风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宁德时代仍在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德国工厂的建设进度虽然在财报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韩风看到了其中的战略意义。
“财报中的在建工程科目增加了15.7亿元,主要就是海外工厂的投入。”韩风分析,“这种逆周期的资本开支,体现了管理层对行业前景的信心。”
通过深度研读,韩风认识到:读成长股的财报,关键不是看它现在赚多少钱,而是看它正在为什么样的未来做准备。
---
04 平安的迷思:在复杂中寻找简洁
中国平安的财报最为复杂。2020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6832.8亿元,净利润686.83亿元。但这些加总的数字,反而可能掩盖真相。
韩风决定用“分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金融帝国。
保险业务的内核
他首先关注寿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2020年上半年,这一指标为310.31亿元,同比下降24.4%。
“新业务价值下降,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了代理人展业,也可能是因为产品结构调整。”韩风分析,“但更重要的是看其价值率的变化。”
果然,在细节中他发现,虽然新业务规模下降,但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安在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放弃一些低价值的业务。
投资端的挑战
在投资端,韩风注意到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4.1%。这个变化看似不大,但对于平安这样资产规模超8万亿的机构,影响巨大。
“利率下行对保险公司的挑战是长期的。”韩风在笔记中写道,“这也是我选择观望平安的原因之一——这个挑战的长期影响,我还无法准确评估。”
科技业务的价值
最让韩风困惑的是平安的科技业务。财报显示,科技业务总收入427.32亿元,同比增长11.2%。但其中陆金所、金融壹账通等子公司的估值存在很大主观性。
“理解平安,需要同时理解保险、银行、投资、科技等多个领域。”韩风感叹,“这确实超出了我当前的能力圈。”
通过这次尝试,韩风明白了:当一家公司的业务复杂到让你无法理解时,放弃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