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烈焰孤峰(2/2)
“八嘎!废物!精心策划的行动,竟然被支那军识破并反制!”影佐暴怒地将电文摔在桌上,“‘樵夫’小组几乎全军覆没!宋希濂部必定已高度警觉,火攻之计短期内无法再用了!”
参谋小心翼翼地问:“机关长,是否启用备用方案?或者,加大对‘影’队的支援,进行持续骚扰和破坏?”
影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吟道:“不。宋希濂非等闲之辈,此次打草惊蛇,再行险招恐难奏效。命令‘影’队残余人员,转入更深层次的潜伏,暂停一切主动攻击,只负责情报收集。同时,将‘樵夫计划’失败及支那军获得我方部分行动细节的情况,通报给‘木槿’部队的浅野大佐。让他从军事上施加更大压力!我们要双管齐下,困死他们!”
天色大亮,惊魂未定的一夜过去。望天台营地随处可见防火准备的痕迹,官兵们脸上带着疲惫和后怕。宋希濂亲自巡视阵地,慰问伤员,表彰“猎影”小组的功绩,安葬牺牲的烈士,士气逐渐稳定下来。
上午十时左右,李慕华再次收到了“戚七”的密信。这次的内容更加直接:
“闻昨夜风高浪急,幸得贵部力挽狂澜,佩服。‘樵夫’虽折,然林中毒蛇未清,犹有后患。据悉,‘柴爷’乃苏南青帮‘通字辈’弃徒,现为沪上‘七十六号’(注:此时76号特务机关尚未正式成立,此处可改为“上海特务机关”雇佣的外围头目,专司脏活。其人狡诈凶残,此次失利,恐不会甘休,或将行更卑劣之计,如投毒、绑票等,望严加防范。又及,近日或有‘贵客’自南而来,或可解贵部医药之困,望留意。”
这封信信息量巨大!不仅点明了“樵夫”行动队的背景(汉奸青帮与日特勾结),预警了下一步可能的手段,还暗示了新的援助渠道!
宋希濂立即召集核心人员商议。
张云鹤骂道:“果然是汉奸!青帮的败类!老子早晚扒了他们的皮!”
周明远分析:“投毒、绑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防不胜防!必须立即加强对水源、粮秣的警戒,对高级军官和技术人才(如林医官)加强保卫!”
李慕华更关注后者:“‘贵客’自南而来?南面……是指香港?还是……昆明?‘戚七’的能量果然不小,似乎能调动国际渠道?”
宋希濂综合各方信息,做出部署:“一、全军通报汉奸阴谋,提高警惕,尤其注意饮水饮食安全,外出人员需结伴并武装。二、李参谋,设法与‘戚七’确认‘贵客’的具体信息、抵达方式和接应暗号。三、对外情报网,重点侦查这个‘柴爷’及其党羽的动向,争取主动!”
“戚七”在这次危机中展现出的情报能力和资源网络,让宋希濂对其背后的“震旦堂”势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警惕。
午后,一份迟来的、通过秘密渠道转送的重庆军委会电报,送到了宋希濂手中。电文简短,却字字千钧:“十一月二十六日,南京……失守。守城官兵大部殉国,民众……惨遭屠戮……望你部于敌后继续坚持斗争,牵制敌军,以慰先烈在天之灵。中正。”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正式确认的消息传来,依旧如同晴天霹雳!指挥部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泪水无声滑落。国都沦陷,三十万军民罹难(此时大屠杀细节尚未完全传开,但惨重损失已可预见),这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无法承受的巨痛!
宋希濂缓缓摘下军帽,面向东方,久久默哀。他转过身时,眼中已没有泪水,只有如同磐石般的坚定和如同寒冰般的仇恨。
“传令全军!”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同金铁交鸣,“国仇家恨,不共戴天!我三十六师将士,在此对天发誓,只要还有一人在,必与倭寇血战到底!天目山,就是我们的坟场,也是鬼子的坟场!从今日起,我部电台代号,更改为‘金陵’!我们要让鬼子知道,南京的血,不会白流!”
“血债血偿!抗战到底!”悲愤的怒吼,再次响彻天目山。南京的陷落,没有摧垮这支孤军的意志,反而将他们淬炼得更加坚韧、更加无畏。
夜幕再次降临。经历了一天的惊心动魄和国殇之痛,天目山显得格外沉寂而肃穆。宋希濂站在指挥部外,望着星空下连绵的群山。挫败“樵夫计划”只是暂时缓解了危机,汉奸“柴爷”还在暗处,日军的封锁依旧,南京沦陷的阴影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然而,“戚七”暗示的“贵客”和新的援助渠道,又带来了一丝微弱的希望。天目山的斗争,已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他们在这里的每一次战斗,都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复仇,为了那永不熄灭的民族魂。
就在这时,警卫连长悄悄来报:“师座,安排在镇上的‘暗桩’传回消息,说看到几个生面孔住进了客栈,带着不少箱子,打听去天目山的路,为首的是个穿西装的年轻人,像是……像是南洋那边的华侨。”
宋希濂心中一动。“贵客”这么快就到了?还是……又一个陷阱?
他沉声道:“继续监视,不要惊动。等他们进山,按预定方案接触。记住,要确保绝对安全!”
南方的星空下,似乎有新的星火,正朝着天目山,悄然汇聚。而黑暗之中,那把名为“柴爷”的毒刃,也定然在磨砺着下一次的袭击。
十一月三十日,在挫败焚巢阴谋的夜战、国都沦陷的悲恸、汉奸浮现的愤怒与新希望若隐若现的复杂情绪中度过。天目山根据地在血与火中,背负着更沉重的使命,踏上了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