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函谷关下收降卒(1/2)
姬延踩着秦军溃兵的甲胄登上函谷关城楼时,晨光正漫过垛口。他俯身拾起甘茂仓促间遗落的兵符,青铜表面还带着体温,却已失去了号令三军的力量。
“陛下,守将带三百秦兵在关内列阵,说要‘死战到底’呢。”赵二扛着刚缴获的秦式长戟,甲胄上的血渍还没擦净,语气里满是不屑,“要不直接轰进去?”
姬延摩挲着兵符上的饕餮纹,忽然笑了:“不用。让亲卫营把秦军的粮草车推到关下,再架起大锅——今天咱们煮肉粥。”
史厌愣了愣:“煮肉粥?这都什么时候了……”
“你想想,”姬延指尖点了点城楼的了望口,“秦军守了一夜,早就饥肠辘辘。咱们把肉粥的香味送进去,比强弩管用。”
半个时辰后,函谷关内果然飘起肉香。赵二带着亲卫在关下支起十口大锅,肥美的兽肉混着粟米翻滚,咕嘟声伴着蒸汽越过关墙,直往秦军阵里钻。
“将军,要不……咱们降了吧?”一个年轻秦兵咽着口水,手里的戈都快握不住了。守将脸色铁青,却没呵斥——他自己的肚子也在咕咕叫。
姬延站在关楼上,看着关内秦军的阵型渐渐松动,对史厌道:“去告诉他们,放下兵器的,每人三碗肉粥,愿意留下的编入周军,不愿留的发路费回家。”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秦军阵中顿时起了骚动。有个瘸腿老兵第一个扔下戈,踉踉跄跄往关门跑,亲卫营果然舀了三大碗肉粥递过去。紧接着,“哐当”“哐当”的兵器落地声此起彼伏,不到一炷香,三百秦兵竟只剩守将孤零零站在原地。
“你不降?”姬延对着关内喊。
守将攥紧佩剑,脖子梗得笔直:“我乃大秦将士,岂能屈身事周?”
“好骨气。”姬延突然扬手,亲卫营扔过去一个食盒。守将打开一看,里面是块烤熟的鹿肉,还有一坛秦地的烈酒。“不降可以,这身骨气值得尊重。带着你的酒肉,走吧。”
守将愣住了,看看食盒,又看看关下喝得热火朝天的旧部,突然红了眼眶,“咚”地跪下磕了个响头,转身提着剑大步流星往咸阳方向去了。
“陛下这招‘釜底抽薪’,比强打强多了。”史厌啧啧称奇,手里还掂着刚从秦军库房搜出的铜剑。
姬延没接话,目光落在关内堆积如山的秦军甲胄上。这些甲胄样式陈旧,甲片间的皮绳都磨得发亮——看来秦国的军备,也没传说中那么充裕。他忽然对赵二道:“把这些甲胄分类挑拣,完好的送回洛阳修补,破损的熔了重铸。”
“得嘞!”赵二正嫌没活干,闻言立刻招呼亲卫动手,还不忘叮嘱,“仔细着点!别把好甲片当破烂扔了!”
傍晚时分,姬延在函谷关的帅帐里清点战利品,竹简上记着:粟米五千石,铜戈三百柄,还有十车没开封的箭簇。史厌在一旁算得眉飞色舞:“这下咱们至少半年不用愁粮草了!”
“麻烦在后头。”姬延敲了敲竹简,“秦武王丢了函谷关,肯定会派兵来夺。咱们得赶在秦军反扑前,把关隘加固好。”
正说着,亲卫来报:“陛下,关外有个秦国使者求见,说是……秦武王的弟弟,嬴稷。”
姬延挑眉:“嬴稷?他来干什么?”
史厌脸色一紧:“会不会是诈降?这小子才十三岁,听说在燕国当质子,怎么突然跑到这儿来了?”
“叫他进来。”姬延放下竹简,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他记得,这个嬴稷,就是未来的秦昭襄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