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发挥精度优势!(2/2)
负责超低空、近距离防空任务的是飞弩-6单兵防空导弹;
负责低空、近距离防御的是ZSU-23-4石勒喀河式自行高炮;
负责中近程、中低空区域防空的是SA-6全天候地空导弹;
而五九式100毫米重型高炮则负责要地防空任务。
红旗-61A地空导弹的射程只有10公里,而同级别SA-6导弹的射程可达25公里。
所以李清河更倾向于选择性能更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SA-6地空导弹。
当然,国内的地空导弹性能也不差,但后续发展的型号太过先进,不适合带到亮剑时空,所以他选择采购SA-6。
他选择装备的标准是: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必须在可控范围内。
至于坦克,自然还是我们的五九式歼星舰,再采购几十辆,便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坦克营。
至于步兵战车的选择,也有合适的型号。
国内就有一款非常适合的步兵战车,那就是八六式步兵战车。
这款战车是北方工业基于bp-1研制的履带式步兵战车。
战斗全重14.7吨,最大速度65公里每小时,配备一门73毫米低压滑膛炮,还装有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作为一款步兵战车,它还能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进行作战。
至于装甲运兵车,他几乎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六三式装甲运兵车,经济实惠、性能可靠。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自行火炮的选择。
对于一支机械化部队来说,火力支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火力支援的主要来源就是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
自行火箭炮方面已经有八五式,无需再额外采购。
至于火炮方面,无论是54-1式122毫米榴弹炮,还是六六式152毫米加榴炮,都是牵引式火炮,不适合伴随机械化部队作战。
pLZ-45自行火炮虽然性能优异,但科技含量太高,也不适合在亮剑时空中大规模列装。
更何况在那个时代没有导航系统,再先进的自行火炮也难以发挥精度优势。
所以,他并不需要最先进的装备。
国内有一款非常符合他需求的自行火炮。
那就是八三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这款火炮性能十分强劲,正好符合他的预期。
底盘部分采用的是专门为中型装甲车辆研制的通用履带平台,目前已有多种坦克和装甲车使用该底盘,技术非常成熟可靠。
火炮部分则是在六六式152毫米加榴炮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来,采用半自动装填方式……
在使用底排增程弹和火箭助推弹药的情况下,其最大射程可达30公里,仅凭射程就足以压制同级别加农炮。
更大口径火炮也在未来的采购规划之中。
北极熊那边有不少性能优异的大口径自行火炮,打算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可以引进。
在射击精度方面,这款八三式自行火炮表现也相当出色。
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周视瞄准镜与炮位定位系统。
若再配合无人校射飞机和反雷达使用,完全有能力压制小鬼子的炮兵部队。
“婉儿,除了八三式之外,我还想引进更大口径的2S7榴弹炮,你们能帮我搞到吗?”
卫婉儿听后自信地回答:“没问题,不过我们还有更先进的w90型203毫米榴弹炮,射程超过50公里,要不要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