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昙花一现(2/2)
赵昺没有回复,转向陈宜中,他聊起了一个无关的话题:“先生,元廷之中,这些汉臣,结构如何?”
没等陈宜中接话,他自问自答:“追随忽必烈的潜邸旧臣,不外乎几类。譬如文臣刘秉忠、武将史天泽之辈。文臣欲以儒法推行以夏变夷;世侯则图军功换世袭之爵。再如郭守敬等奇才,不过借势施展胸中所学。至于新附降臣……”
他脸上掠过一丝轻蔑,“多为贪生怕死、屈从淫威之辈,不足为虑,乃最下等。先生,吾所言可对?”
陈宜中颔首,认可道:“公子,所言极是。”
他静待,公子的下文。
阿卜杜勒只在一旁当聆听者,朝堂派系的剖析对他而言过于高深。
赵昺声音在雅间内响起,带着一份惋惜:“北方这些文臣,皆为汉人。土地虽失百年,华夏礼法却未曾断绝。”
他语气加重:“然,这群留于此地的汉人,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其施展抱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赵昺目光扫过陈宜中,落在阿卜杜勒身上,抛出问题:“阿卜杜勒,你可知,色目人为何能受忽必烈重用?”
话锋,突然转到自己身上。
阿卜杜勒一愣,随即凭着直觉脱口而出:“那还不是因为小人这等色目商贾能替他赚钱。”
他语气带着几分无奈的自嘲,小心地补充道:“朝廷里那些蒙古勋贵,不正是靠着下人这些人上供的赋税才能享乐吗?公子,小人说的可对?”
“不错!”赵昺点头,肯定了阿卜杜勒的第一层认知,随即点破更深层的核心,“你们能带来财富,这没错。然,汉人就无法给忽必烈带来财富吗?”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阿卜杜勒,“关键不在于此。关键在于你们人少!而汉人……太多了!”
豁然开朗,阿卜杜勒脑海灵光一闪。
“公子此言极是!”他声音带着彻悟的激动,“色目人多是亡国遗民之辈,城破国灭都遭受屠戮。至于小人这等,异国远渡而来小邦商人,根基浅、人丁稀,翻不起大浪。咱们这些人确实最适宜聚敛之用!”
见阿卜杜勒已领会其中关窍,赵昺这才将话题拉回原点:“然,为何北方汉臣,只能是昙花一现?”
他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忽必烈口中再如何标榜重视汉法,一道严令蒙汉通婚的禁令,便足以窥探其心底真正的戒惧!”
赵昺顿了顿,继续剖析这庞大帝国的根基之裂:“况且其人,年事已高,极易随心所欲行事,加之猜忌日深,排挤汉臣是早晚之事。故,阿合马若真被这群人刺杀,只会火上浇油,加速他杀文山公之心!”
他嘴角噙着一丝冷嘲,看向陈宜中。
“至于真金太子身边那群汉臣幕僚?异想天开罢了!他们杀一个色目重臣,难道就不会有下一个阿合马?”
“此举只会让忽必烈更早地将真金身边这些汉法派支柱,一个个推出元廷中枢!”
陈宜中一听,事关文天祥生死,心中大急,脱口而出:“公子!那他们此举必须阻止!否则……”
“先生莫急。”赵昺抬手,示意稍安勿躁,“阿合马,必须死!不死,不足以搅动元廷这潭死水,不足以令其朝野震荡,各方势力重新洗牌!”
他话锋一转,点出关键:“然,他们动手的时间,与营救文山公,并必冲突。真金才离大都多久?伪造太子仪仗、调集人手等诸多事宜,如无数月筹备,岂能顺理成章。”
赵昺的目光转向阿卜杜勒,带着明确的指令:“正好,这次赴宴你惹了阿合马不快,已存芥蒂。日后郝祯若再邀你赴宴,便以此为由,小心推诿,慢慢淡掉与阿合马一系的来往。”
他停顿一下,加重语气,“而你接下来的任务,是替陈先生去接触仁王寺的桑哥,有上次营造巨木的推波助澜。你与他接触不过是件水到渠成之事!”
阿卜杜勒心中一凛,桑哥同样是色目重臣,他立刻躬身领命:“是!公子!小人明白!”
陈宜中看着赵昺有条不紊地安排,心中难免泛起一丝猜测:公子派阿卜杜勒接近阿合马,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那句流言有分量的送入阿合马耳中!
这条线埋得如此之深,如此之巧!
他压下翻涌的心绪,沉声问道:“公子,那下一步计划,如何行事?”
赵昺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目光透过氤氲的热气。
他缓缓吐出一个名字:“卢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