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一条重要情报(2/2)
没人不喜欢这位“吴部长”。他出手阔绰,为人随和,从不对人摆架子,哪怕是面对那三个起初对他满脸倨傲的鬼子副部长,也总能找到恰到好处的相处方式。
佐藤中佐喜欢古董,吴青就托人从苏州乡下淘来一对清代的青花瓷瓶,说是“朋友送的,放着也是浪费”;山口中佐的儿子在本土上学,吴青每月都会准时托人送去上海的糖果点心,说是“给孩子尝尝鲜”;至于最不苟言笑的木村中佐,吴青发现他酷爱围棋,便每周五晚上邀他到家里对弈,故意输多赢少,让他赚足面子。
一来二去,三个副部长对吴青的态度彻底变了。从最初的提防、轻视,变成了如今的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他们会在酒桌上拍着吴青的肩膀说“吴桑够意思”,会把家里的琐事讲给他听,甚至会在处理公务时主动征求他的意见——当然,仅限于那些无关痛痒的杂事。
“吴桑,这是这个月的棉布采购清单,你看看没问题就签字。”佐藤中佐把文件推过来时,眼里已没了当初的倨傲,反而带着几分熟稔的笑意。
吴青拿起笔,扫了一眼清单上的数字,看似随意地问:“这次的货从英国商行进的?我听说他们最近到了一批印度产的细棉布,质量不错。”
“嗨,别提了。”佐藤咂咂嘴,喝了口清酒,“英国佬现在架子大得很,非要加价三成,木村跟他们吵了好几次都没谈拢。最后还是从本地商人手里拿的货,价格虽低,质量差了点——不过给后勤家属做衣服,凑合用吧。”
吴青笑着点头,笔下却悄悄记下了“本地商人”“低价棉布”这两个信息。转头他就把消息透给了徐老倪,让地下党联络那些商人,借着“供货”的名义,把一批急需的细棉布混在普通布料里,通过后勤总部的渠道送进了根据地。
这样的“操作”,半年来早已成了常态。借着“做生意”的名义,吴青把大批物资悄无声息地送了出去:桐油是制造炸药的原料,他说是“给日军家属区刷木窗”,一口气批了五十桶;
橡胶是做轮胎的关键,他借着“采购自行车配件”的由头,让徐老倪的商行接了单,转手就运去了游击队的兵工厂;
就连日军管控最严的钢铁,他也能找到借口——“后勤仓库的铁门坏了,需要重铸”,让铁匠铺把大半钢材打成了步枪零件,藏在铁门的夹层里运走。
根据地的同志都说,吴青送来的物资,解了燃眉之急。原本连过冬棉衣都凑不齐的部队,如今每个人都穿上了厚实的棉袄;兵工厂里,新造的步枪堆成了小山,战士们再也不用拿着老旧的“单打一”去冲锋。
除了物资,吴青还在偷偷攒武器。他通过一个白俄商人牵线,从老毛子手里买了一批军火——全是上过战场的家伙,带着硝烟味,却便宜又实用。
他让人把这些武器拆开,零件混在“进口机械配件”的箱子里,运到自己的秘密仓库。半年下来,仓库里的家伙什已足够武装一个加强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