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调令终于盼到了(1/2)
三本武夫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他深知自己如今深陷绝境,必须尽快摆脱这可怕的局面。于是,他决定一边想尽办法加急联系远在本土的家族父亲,祈求父亲务必想尽一切办法,赶快将自己调回本土。
一边加紧增派人手搜索那些抗日分子,摆在他面前就两条路,一是破案一网打尽那些抗日分子,哪怕抓几个相关人员也可以。
二是加紧联系父亲,让父亲想办法疏通人脉调他回本土。
除了这两条路没有别的选择,要不死在那些抗日分子手中,要不死在田中六那个老混蛋手里,这两样他都不想选。
此刻的他,满心恐惧,觉得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一定要脱离这片让他胆战心惊的土地,否则自己的小命恐怕真的就要丢在这座看似繁华,实则危机四伏的城市了。
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 1942年,跨国联系谈何容易。三本武夫先是尝试通过军方内部的通讯渠道发送加急电报。他找到了通讯部门,满脸焦急地向负责人说明情况,要求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电报发往日本本土他父亲所在的联络点。
军方负责人看着三本武夫那副焦急万分的模样,又看了看三本武夫递过来那厚厚的纸袋,他想看着纸袋的厚度应该里面有不少钱。
这个负责人便立刻安排人员进行电报的发送工作。然而,由于当时通讯技术的限制,电报在传输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信号时断时续,这让三本武夫的心情愈发沉重。
无奈之下,三本武夫又四处打听,得知可以通过一些在上海有业务往来的日本商会,借助他们相对稳定的通讯线路来传递消息,因为这些商人都有深厚背景,他们所使用的电台都是发达国家进口的最先进的电报机,不但功率大而且发报清晰。
他赶忙找到其中一家颇具实力的日本商会会长,苦苦哀求对方帮忙。
商会会长起初有些犹豫,毕竟这种跨国通讯涉及诸多风险,但在三本武夫承诺会给予丰厚的报酬后,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与此同时,在日本本土,三本武夫的父亲收到了儿子那封言辞恳切、充满恐惧的求救电报。
读完电报,这位父亲的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满是担忧。他深知儿子在上海的处境危险,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救儿子,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
三本武夫的父亲在日本有着一定的人脉关系,但要将儿子调回本土,谈何容易。这不仅需要打通军方高层的关系,还得应对各种繁琐的手续和层层审批。
他首先拜访了一位在军部颇具影响力的老友,向他诉说了儿子的困境,并表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老友听后,面露难色,但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答应帮忙从中斡旋。
随后,三本武夫的父亲又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送礼、求情,用尽了各种手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