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双经问渡 > 第16章 第16集:志坚方行远

第16章 第16集:志坚方行远(1/2)

目录

第16集:志坚方行远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悄无声息地漫过绿洲的边缘。最后一缕夕阳掠过胡杨林的树梢,将双经渡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徒弟石生的脚边。石生正蹲在篝火旁添柴,火星子噼啪跳起,映得他年轻的脸庞忽明忽暗,眼底却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恍惚。

双经渡坐在不远处的沙丘上,手里摩挲着那本磨得边角发白的《黄帝内经》。书页间夹着几片晒干的骆驼刺,是前几日在沙漠里救治商队眼疾时留下的。他望着绿洲深处那片亮着灯火的帐篷——阿依莎的家就在那里,此刻或许正传来她辨识草药时清脆的解说声,像春日融雪时叮咚的泉眼。

“师父,火快旺了,今晚煮些苁蓉粥吧?”石生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轻快,手里的柴枝却没拿捏稳,掉了一根在沙地上。

双经渡转过头,目光落在徒弟微微泛红的耳根上。这孩子自半月前在绿洲与阿依莎相识,眉宇间便多了些从前没有的柔和,可这几日,那柔和里又掺了些沉甸甸的东西,像被露水打湿的蛛网,坠得人喘不过气。

“苁蓉性温,补阳益精血,是该煮些。”双经渡的声音平缓如绿洲的溪流,“只是你方才添柴时,手不稳。《内经》有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不宁,则身难安。”

石生的手猛地一顿,柴枝在指间转了半圈,终是没敢抬头:“弟子……只是累了。”

“累?”双经渡站起身,走到篝火边,火光在他眼底跳动,却照不进那片沉静的深处,“白日里教牧民辨识草药时,你脚步轻快;帮阿依莎晾晒西域紫草时,你气力十足。怎的到了夜里,倒累了?”

石生的喉结滚了滚,抓起地上的柴枝往火里塞,火苗“腾”地窜高,映得他眼眶发亮:“师父,这绿洲……真好。有水,有草,不用风餐露宿,还有……还有人能一起研药。”

“是好。”双经渡应了一声,弯腰拾起一片被火烤得卷曲的胡杨叶,“你看这叶子,在戈壁里时,卷成一团,只为锁住最后一丝水分;到了绿洲,便舒展得像只手掌,能接住每一滴露水。可若它因此便扎下根,不肯再随秋风去别处,到了寒冬,也只能在冻土下枯烂。”

石生的肩膀垮了下来,手里的柴枝“啪”地断成两截:“师父,弟子不是想偷懒……只是觉得,在这里也能治病救人。阿依莎说,她知道很多西域草药的用法,我们可以一起编书,让更多人受益……”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个字几乎被篝火的噼啪声吞没。双经渡看着他,忽然想起自己刚入太医院时的模样——那时他也觉得,长安的宫墙里藏着天下最好的医书,守着那些泛黄的纸页,便能读懂所有的病症。直到亲眼看见西市痘疹爆发时,王医丞那句“平民贱命,何足挂齿”,才像一把淬了冰的锥子,刺破了他心里那层薄薄的安稳。

“石生,”双经渡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穿透夜色的力量,“你还记得我们离开长安时,城门口那个卖胡饼的老汉吗?”

石生愣了愣,点头:“记得。他说儿子在河西从军,三年没消息,只求我们若途经那里,帮他问问。”

“那你记得酒泉城外那个瞎眼的老妪吗?”双经渡又问,“她拉着你的手说,只要能再看清孙子的脸,哪怕用十年阳寿换也愿意。”

石生的头垂得更低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地里的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