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6集:衙役探棚(2/2)
三角眼脸色一变,慌忙将油纸包塞给随安,低声道:“先生先忙,我改日再来。”说罢拉着同伴便往外走,刚到门口,就见刺史李嵩带着几名随从站在庙外,青灰色的官袍在雨雾里显得格外阴沉。
李嵩的目光扫过棚内,最后落在双经渡身上,语气像淬了冰:“听说你自恃懂些医术,便敢聚集流民,若是疫情因此扩散,你担得起这罪责吗?”
双经渡合十行礼:“大人息怒,贫僧若要避责,大可一走了之,何必在此守着这百十条性命?《金刚经》有云‘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大人若肯细看,便知此处不是祸乱之源,而是生机之地。”
李嵩冷笑一声,抬脚便往棚里走,随从刚要拦挡病患,却被双经渡拦住:“大人请看,这位妇人前日高热不退,今日已能帮着煎药;那孩童昨日还在抽搐,此刻正帮着晒药材。他们都是从‘祸乱’里走出来的生机,若真是祸根,贫僧岂敢让他们在此?”
李嵩的目光落在那妇人身上,见她动作麻利地往药罐里添柴,额上还带着汗珠,确实不像重病之人。他又看向墙角堆着的药渣,都是些常见的青蒿、黄芩,并非什么珍稀药材,心里的疑虑更深了。
“刺史大人!”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是那日丧子的老妇,她不知何时拄着拐杖站了起来,“老身的儿子没了,本想跟着去了,是先生让老身明白,活着才能记着他。这些日子,多少人从鬼门关被拉回来,先生若有罪,那我们这些活着的,岂不成了帮凶?”
她一开口,几个痊愈的病患也跟着附和,七嘴八舌说着双经渡的好。李嵩的脸色越来越沉,他本是来寻个由头将这麻烦的僧人赶走,免得疫情失控时被上司追责,此刻却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双经渡适时开口:“大人忧心百姓,贫僧敬佩。只是堵不如疏,若今日驱散他们,这些病患流散各处,才是真的隐患。《内经》说‘通者不痛’,治疫如治水,需有疏导之法,而非一味堵截。”
李嵩盯着双经渡看了半晌,忽然拂袖:“本府且信你三日,若是这三日疫情有半分扩散,休怪本府无情!”说罢带着随从转身就走,三角眼跟在后面,回头偷偷给双经渡使了个眼色。
棚内众人松了口气,随安打开那油纸包,里面是几张揉得皱巴巴的麻纸,上面的字迹潦草,却能看出是记录病情的。双经渡拿起脉案,指尖在“夜热早凉,骨节疼痛”处顿了顿:“是个久疟的症候,得用些鳖甲滋阴。”
老妇凑过来看:“是那衙役的老父?”
“嗯,”双经渡将脉案折好,“明日让随安送去一副药方,不求回报,只盼他能明白,医者与为官者,原是同路。”
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药棚外新抽芽的柳树上,嫩黄的枝条在风里轻轻摇晃。随安望着李嵩离去的方向,有些担忧:“先生,刺史大人会不会真的……”
双经渡将那册名册收好,声音里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他若心中有百姓,自会明白;若没有,我们守住这方寸药棚,亦是守住生机。”他低头看向钵里的药粉,“来,把这剂药给方才被惊着的孩童送去,惊则气乱,得用些甘麦大枣汤安神。”
随安应着去了,药棚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比刚才多了几分安稳。谁也不知道,这三日之限里,还会有什么风雨要来。
想知道刺史是否会遵守承诺?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