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双经问渡 > 第95章 第95集 痘疹惊魂

第95章 第95集 痘疹惊魂(2/2)

目录

秦越一怔,随即挺直腰板:“弟子信师父。”他走到双经渡面前,仰起头。双经渡小心地将棉絮上的痘浆点在他的鼻腔内,动作轻柔而坚定。

“大家看,”双经渡环视众人,“我弟子身强体健,他若无事,诸位便可放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粮仓里静得能听到风吹过窗棂的声音。染病的孩子喝了药,有的开始微微出汗,烧势似乎缓了些。秦越站在一旁,神色如常,并没有立刻出现不适。

可人群里的犹豫并未散去。一个中年汉子搓着手,面露难色:“先生,不是我们不信您,只是这法子太邪门了……万一……”

双经渡没有强求,只是道:“我会在此停留,每日为染病的孩子诊治。若哪位家长愿意试试,随时来找我。”他转头对秦越说,“你去把《痘疹心法》抄录几份,贴在县城各处,让大家知晓护理之法:要避风,忌生冷,多饮温水,疹子溃烂处需用紫草油涂抹,防其感染。”

接下来的几日,双经渡每日守在粮仓里。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症状调整药方,热盛的加石膏、知母,气虚的加黄芪、白术,疹子紫暗的加紫草、赤芍。秦越则帮着煎药、换药,记录每个孩子的病情变化。

奇迹渐渐发生。那些原本气息奄奄的孩子,有的烧退了,有的疹子开始结痂,虽然过程依旧艰难,却再也没有孩子夭折。而秦越在第三天时,果然发了低热,出了几颗稀疏的疹子,但精神很好,双经渡给了他几味调理的药,不过两日便痊愈了。

“秦小哥真的没事!”“你看他,疹子都消了!”消息传开,县城里的人开始动摇。那个最先抱着孩子求治的妇人,咬着牙把家里另一个健康的小女儿抱来,让双经渡点了痘浆。

紧接着,又有几户人家抱着孩子来了。双经渡耐心地为每个孩子点浆,仔细叮嘱护理的细节。他一边诊治,一边给众人讲着道理:“《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痘浆就像给正气提了个醒,让它提前做好准备。而心若安定,正气便足,《金刚经》讲‘心无挂碍,无有恐怖’,你们不慌,孩子的病也就好得快些。”

有个老婆婆,孙子刚染上天花,儿子儿媳急得团团转。她一开始坚决反对接种,说这是“以毒攻毒,违背天理”。可看着粮仓里那些渐渐好转的孩子,又看到秦越安然无恙,终于忍不住找了过来,老泪纵横地求双经渡救救她的孙子。

双经渡为她孙子诊治后,叹道:“孩子已是重症,此刻接种已晚,只能用药强攻。但你们若早信我,让他提前接种,何至于此?”他虽有嗔怪,手下却没停,开了一副大剂量的清瘟败毒饮,又用银针在孩子的曲池、合谷等穴位施针,引热外出。

那几日,老婆婆寸步不离地守在孙子床边,按照双经渡教的法子护理,嘴里反复念着双经渡教她的几句禅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仿佛这禅语能给她无穷的力量。

七日后,那老婆婆的孙子终于退了烧,疹子开始结痂。老婆婆对着双经渡连连磕头,额头都磕出了红印:“先生是活菩萨啊!是我老糊涂,差点害了娃的命!”

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双经渡接种痘浆,县城里的恐慌渐渐被希望取代。双经渡让秦越把接种的方法、护理的要点都详细记录下来,交给县里的几个郎中,又亲自带着他们操作了几遍,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

“师父,您看,这法子真能传开吗?”一日傍晚,秦越看着那些在夕阳下玩耍的、接种后已痊愈的孩子,眼里满是感慨。

双经渡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柔和而深邃:“医道如灯,只要有人传,便不会灭。就像这痘疹,虽凶险,只要人们懂得防治,终有一日能将其降服。”他顿了顿,看向秦越,“你记住,医能治病,禅能安魂,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渡人渡己。”

秦越重重地点头,低头在本子上写下:“痘疹可防,在于预识其毒,助正气备战。心定则气足,气足则病退……”

夜色渐浓,粮仓里的灯火依旧亮着,映照着孩子们熟睡的脸庞,也映照着双经渡和秦越忙碌的身影。渭源县的痘疹之劫,似乎正在这灯火与禅语中,慢慢消散。

只是,前路漫漫,河西走廊的风沙已在不远处等待,那里的挑战,又会是何等模样?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