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双经问渡 > 第77章 第77集 渭水渡厄

第77章 第77集 渭水渡厄(2/2)

目录

岸上的行人里,有个背着药箱的游方郎中,起初还对双经渡的话半信半疑,此刻见他开的方子虽简单,却暗合医理,不由得走上前拱手道:“在下王仲,略通医术。先生这法子,倒是对症。只是这病来势汹汹,单靠熏舱和喝草药,怕是不够吧?”

双经渡回了一礼:“王郎中说得是。病在身,根在心。你们看,”他指向那些面带焦虑的行人,“大家忧心忡忡,气机不畅,反倒容易招邪入体。船工们病中惶恐,也不利于康复。”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比刚才更温和了些:“诸位可知,这世间的苦难,多如水上浮萍,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都有缘由。就像这船舱的潮湿,若不及时清扫,便会滋生病患;人心若被恐惧填满,也会生出困顿。《金刚经》有云,‘众生共业’,咱们此刻同困于渡口,便是一种缘分。与其各自焦虑,不如齐心合力,渡过这难关。”

有人听得入了神,问道:“先生说的‘共业’,是说我们都会染上这病吗?”

“非也。”双经渡摇头,“共业亦可转为共福。船工们治病,咱们搭把手;草药不够,咱们分头去采;谁要是心里发慌,咱们便说说话解解闷。心齐了,气顺了,病邪自然无处可藏。”

他的话像一股清泉,慢慢浇熄了众人心里的焦躁。那游方郎中王仲率先响应:“先生说得有理!我这里还有些干姜,可与菖蒲艾叶同煮,能增散寒之力。”有个贩卖布匹的商人也道:“我船上有干净的麻布,可用来替换船舱里的湿草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竟真的凑出了不少能用的东西。

不多时,采来的菖蒲艾叶堆了半船,王仲帮着将药材倒进大锅里,添上渭水,生火煮沸。一时间,渡口弥漫开一股辛辣中带着清香的药味,驱散了原本的霉味。船舱里,艾草燃烧的青烟袅袅升起,从窗缝里钻出来,带着淡淡的暖意。

双经渡守在锅边,不时用长勺搅一搅,对围在旁边的船工和行人说:“这药汤要趁热喝,喝下去浑身发点汗才好。若是觉得恶心,便闭目想想渭水东流的景象,想着那些烦心事都随水流走了,心一宽,气就顺了。”

一个刚喝完药的年轻船工,原本还捂着肚子哼哼,听了这话,真的闭上眼睛靠在船舷上,过了片刻,他惊喜地说:“先生,我好像真的不那么恶心了!”

众人见状,都来了精神,连那些原本犹豫的人也纷纷端起药碗。双经渡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知道,驱走身体的寒湿容易,驱散心里的阴霾却难,可只要有人愿意相信,愿意尝试,就总有希望。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渭水上,波光粼粼。熏过的船舱里,霉味已淡了许多,换上干净麻布的铺位看着也清爽了不少。几个船工喝了药,又睡了一觉,竟真的不吐不泻了,虽还有些乏力,却已能勉强起身。

老船工握着双经渡的手,眼里含着泪:“先生,您真是活菩萨啊!若不是您,我们这船工怕是要一个个倒下了。”

双经渡拍了拍他的手背:“是你们自己有求生的念想,也是大家齐心合力的功劳。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一早,应当就能开船了。”

岸上的行人听到这话,都欢呼起来。王仲走到双经渡身边,由衷赞叹:“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这调伏人心的功夫,更是难得。王某佩服。”

双经渡望着渐渐沉下去的夕阳,轻声道:“医能疗疾,禅能安心,本就是一体两面。就像这渭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全看咱们如何驾驭了。”

夜色渐浓,渡口燃起了篝火,船工和行人们围坐在一起,有人讲着各地的见闻,有人哼着乡野小调,之前的愁云惨雾早已散去。双经渡靠在枣红马边,听着众人的欢声笑语,只觉得这渭水的夜色,也变得温暖起来。

明日渡河之后,前路又会是怎样的光景?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