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M2A1?105毫米榴弹炮?(2/2)
这……真的是捌陆军的根据地?
两人一路辗转逃亡,也见过几处根据地,可眼前这片村落,整洁有序,炊烟袅袅,岗哨森严,民兵巡逻井然,百姓脸上也有生气。
与他们印象中破败贫瘠的模样截然不同。
他们相视一眼,皆露出震惊之色:
“这哪里像根据地?分明像个小小的钢铁堡垒。”
很多时候,捌陆军的根据地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落。
没有高墙深垒,也没有繁华街市,只是因为捌陆军在这里扎下了根,和乡亲们处得好,得了民心,才慢慢成了气候。
可当苏白和袁学勇踏入新中村根据地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里确实还是个村子,但早已不是过去那种破败萧条的模样。
村中人来人往,炊烟袅袅,集市上摊贩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连空气中都飘着热腾腾的烟火气。
孩子们在巷口追逐打闹,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脸上全是安稳踏实的笑容。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队全副武装的独立营战士有条不紊地巡逻着,步伐坚定,神情警觉却不显紧张——仿佛安全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这一幕让苏白和袁学勇看得怔住了。
他们从未想过,一支游击部队的驻地竟能如此兴旺,甚至比许多城镇还要热闹几分。
袁学勇忍不住叹了口气:“真是没想到……捌陆军的地盘也能发展成这样。”
苏白点头附和:“是啊,苏营长,你这根据地,真让我们开了眼界。”
苏墨笑了笑,语气依旧平静:“现在还谈不上多好,只是刚起步罢了。”
“等我们独立营真正能独当一面,彻底守住这片土地的时候,那才是大发展的开始。”
眼下,独立营的地面作战能力已经相当过硬,能在山野间灵活调度、攻坚克难。
但苏墨清楚,光靠这些还不够。
要想真正保障根据地万无一失,必须提升防空力量,还得具备一定的空中打击能力。
前路尚远,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不多时,苏墨带着几人回到营部,正巧看见萧雅站在门口整理药箱,便开口道:“萧雅,这几个是受伤的友军桐智,你带下去处理一下,尽快救治。”
“明白!”萧雅利落地应了一声,随即领着苏白、袁学勇等人前往医疗点包扎疗伤。
苏墨刚转身走进屋内,耳边忽然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抉择,奖励五门美制2A1型105毫米榴弹炮及配套弹药若干!”
2A1?105毫米榴弹炮?
苏墨心头一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这可是硬家伙!比起目前营里装备的意大利炮和九二式步兵炮,威力不知强了多少倍。
回溯到一战时期,战场上主力仍是阵地对峙与堑壕拉锯,双方拼的就是火力覆盖——大炮对轰,谁的炮火猛、打得远,谁就能占据优势。
因此各国争相发展重型火炮,尤其青睐大口径型号。
而中口径野战炮因攻坚能力有限,在那时并不被重视。
整个大战结束,主流野战炮口径仍停留在75毫米,也就是俗称的“意大利炮”级别。
唯独美军早有远见,意识到中型榴弹炮在机动性和火力支援上的独特价值,于1940年正式定型了2A1型105毫米榴弹炮。
这款火炮全长近六米,宽两米出头,高度约一米七,全重两吨多,采用横楔式炮闩和反后坐装置,结构简洁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