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 > 第52章 整个人都愣住了。

第52章 整个人都愣住了。(2/2)

目录

说起来,楚云飞也不是没见过大场面。

像他358团下属的一营,原由钱伯钧统领时,也曾有过千余人马。

可那毕竟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底子。

而苏墨呢?仅仅一个多月前,还只是带着一个排,二三十号人驻扎在李家坡的小队伍。

如今却已发展成一支兵种齐整、人数过千的铁血劲旅。

这才是最吓人的地方!

短短三十余天,从十几杆枪发展到上千人的正规部队,这种扩张速度简直骇人听闻。

更让他吃惊的是,这支队伍不光人多,兵种也齐全——步兵、骑兵、炮兵样样俱全,分工明确,体系完整。

反观自己那个五千余人的358团,连一支像样的骑兵都没有。

见楚云飞神色震撼,苏墨并不意外。

这样的反应,早在意料之中。

过了许久,楚云飞才缓过神来,语气里透着难以置信:“苏营长,这些……都是你独立营的人?”

苏墨淡然一笑:“没错,主力基本都在这儿了。”

答案确认无误。

楚云飞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写满了惊愕。

倘若他知道,还有三百多名刚收编的飞狐岭弟兄尚未归队,此刻根本没出现在训练场上,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这批人还没正式整编进序列,自然不会参与日常操演。

面对此情此景,楚云飞由衷感慨道:“苏兄带兵之能,发展之速,实在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营竟能有如此规模,真是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啊。”

苏墨摆摆手笑道:“楚团长言重了,您那358团的一营,人数可比我这小营多多了。”

“我这点人马,哪敢跟您那五千精锐比肩?”

楚云飞连忙摇头:“惭愧啊惭愧!苏营长扩军的速度堪称奇迹,我那点老本是靠上级补给堆出来的,岂能与你这白手起家、战果累累相比?”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朝前走去。

行至步兵训练区,苏墨抬手指向两支正在演练的连队:“这是我们独立营的两个步兵连。”

每个连都将近四百人。

其中一支是精锐连,全员配备美式武器装备;另一支则是普通作战连,主要使用缴获的日式装备。

当看到那支精锐连清一色持美械训练时,楚云飞心里顿时泛起一阵酸楚。

那些装备,原本可是划拨给他358团的!

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用得风生水起,自己还说不出半个“不”字。

吃了亏还得笑着点头。

他望着操练中的战士,语气复杂地说道:“苏营长麾下果然装备精良,今日真是开了眼界。”

苏墨笑了笑:“楚团长有所不知,我们这点家当,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每一件武器,都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一仗一仗拼出来的成果。”

“您要是真把这批美式装备要回去,我的弟兄们怕是要扛着木棍上战场了。”

要回去?

我也想拿回来啊!

可问题是,你们打得赢,抢得到,守得住,我能说什么?

提起这批装备,楚云飞心中难免憋屈。

但转念一想,与其让它们躺在仓库里积灰,不如落在苏墨这样能打善战的部队手中,或许更能发挥作用。

他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此时,那支精锐连正在开展三三制战术协同训练,动作干脆利落,配合默契,杀气凛然。

楚云飞看得有些发愣,忍不住问道:“苏营长,你们这练的是什么战法?怎么队伍拉得这么散?”

苏墨答道:“这是我们独立营特有的三三制训练法。”

楚云飞来了兴趣,追问道:“三三制?倒是头一回听说,能讲讲吗?”

苏墨坦然一笑:“当然可以。

简单说,就是一个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人。”

“这三人呈三角站位,一人主攻,一人掩护,一人策应,彼此照应,随时轮换角色。

不管谁打谁防,总能保持攻势不断。”

“打仗时,三个小组组成一个战斗单元,三个战斗单元再构成一个作战群,层层嵌套,灵活调动。”

“这就是三三制的打法。”

说完这些,苏墨并不担心对方学去。

有些东西,不是光听几句话就能掌握的。

就像游击战,晋绥军和中央军嘴上喊着学,可真到了战场上,还是老一套阵地对轰,根本摸不到门道。

这三三制也是如此——看似简单,实则讲究临机应变,得根据地形、敌情随时调整节奏与位置,没有实战经验根本玩不转。

晋绥军那些部队习惯稳扎稳打,这种飘忽不定的战术,未必吃得消。

楚云飞点点头,说道:“长见识了。”

虽然听了讲解,但他心里还是把三三制理解成了“分小队散开打”,没真正领会其中的联动与配合精髓。

不过,苏墨这般毫无保留地分享,让楚云飞对他多了几分敬重。

他看得出来,这是个敞亮人,不藏私。

两人接着往前走,来到了炮兵训练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