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 > 第11章 站住!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第11章 站住!你们是哪个部队的?(2/2)

目录

此时,指挥部外也传来动静。

赵东海与陈正国率人悄然逼近院墙外。

听到里面枪声激烈,便知行动已经开始。

陈正国探头观察了一下,转头问:“连长,咱们动手吗?”

赵东海眼神坚定,低吼一声:“冲!”

话音一落,两人带着一百多名原属伪军的弟兄猛冲进大院,加入围剿。

这一战,是他们的投名状。

既然决心脱离旧阵营,投奔捌陆军,那就要用实际行动表明立场——亲手打鬼子,才算真心归附。

这份血写的效忠书,比任何誓言都重。

这支曰军小队编制不过五十来人,此刻已被苏墨等人突袭得七零八落,死伤过半。

随着赵东海部加入战场,局势彻底倾斜,成了一边倒的歼灭战。

不到半小时,整个据点被彻底肃清,曰军无一漏网。

看到赵东海带人冲进来拼杀,苏墨心里已有数:这是真要反水,再无回头路。

他相信对方不是曰军派来试探的奸细——谁敢拿性命当戏演?更何况,刚才那一幕冲锋,全是实打实的狠劲。

这一仗,也让苏墨的实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无论胆魄还是指挥能力,都足以证明他是真正的捌陆军骨干。

即便退一步讲,他并非新一团出身,只要一心抗曰,赵东海也愿意追随这样的队伍。

“赶紧清理战场!”苏墨下令。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

赵东海上前几步,走到苏墨面前,拱手说道:“排长这等胆略,我们兄弟服了,今后这条命就交给你了!”

苏墨满脸欣喜:“好!欢迎你们加入革命队伍!”

这次七里镇之行,收获远超预期。

不仅拔掉了曰军据点,还整编了一个两百多人的加强连。

这样一来,他的一排兵力接近三百,规模堪比一个营。

就在此时,脑海中响起一道声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抉择,成功解锁《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技能。”

《孙子兵法》,也称《孙武兵书》或《吴国孙武策》,是全球最早成体系的军事理论着作,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早了约两千三百年,素有“兵学经典”之称。

全书共十三篇,字数大约六千,出自春秋时期原籍齐国乐安、后效力于吴国的将军孙武之手。

这部兵书是华夏古代军事智慧的杰出代表,内容深邃广博,思想缜密丰富,结构严谨清晰,集中体现了先秦军事哲学的最高成就。

自问世以来,《孙子兵法》便被历代兵家奉为圭臬,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始终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遍览兵书,无出孙武其右者。”真正的谋略并非雕虫小技,而是关乎全局的战略思维和深远智慧。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及其他历史因素,流传至今的版本大多残缺不全。

但系统所赐予的,却是完整无缺的原本。

至于《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源自南北朝时期的战事经验,最终成书于明清之际。

它汇集了古代战争中的三十六种典型策略,融合军事智慧与实战经验而成。

全书按计策性质分为六类: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类适用于我方占优时使用,后三类则用于逆境中反制对手。

每类六计,共计三十六策。

苏墨所得的不仅是现存最齐全、最完整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版本,更关键的是,他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中的每一项谋略。

不想成为指挥官的士兵,算不上合格的军人。

既然肩负统领之责,就不能只靠蛮力拼杀,必须倚仗智谋与布局。

这一次系统的馈赠,可谓极具分量。

叮铃铃——

正当众人清理战场之际,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苏墨与赵东海同时望向那台电话机。

片刻沉默后,赵东海走上前,拿起听筒,沉稳道:“您好,这里是皇协军加强四连连长赵东海。”

电话那头传来一口生硬的中文:“我是第四大队队长日川刚板,鬼田山下呢?他在不在?”

鬼田山下?早就见阎王去了。

赵东海用手掩住话筒,低声问苏墨:“苏排长,是日川刚板打来的,点名要找鬼田。”

这支小队确实归第四大队管辖。

苏墨压低声音回应:“你就说他正忙着,有事你代为传达。”

赵东海随即对着电话说道:“报告日川长官,鬼田队长正在处理要务,若有指示,请您告知我即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