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楚风烈的震惊(2/2)
楚逸辰知道他说完后,楚风烈会继续考教自己,于是也没有多想便继续说道:“爷爷,孙儿觉得,我们在南泰犯境这个问题上有三个应对方法,
第一从长远看,我们这次要快速把南泰国彻底打败,让南泰再也不敢来进犯我们,而且也可以震慑其他国家。
这样作为我们镇南王府就有时间慢慢发展,而不会因为南泰等国的进犯使我们镇南王府的势力变弱。
但是这样的话,我们镇南王府这次消耗肯定不会小,我想朝廷和皇帝会很高兴的。
第二就是,我们可以拖住南泰国,先示敌以弱,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等到朝廷的增援和物资的补给。
这样的话我们王府的军队损失会小的很多,而且南泰国由于灾情严重,国内的粮食肯定不会很多。
他们也经不起大军的消耗,即使我们不主动出击,南泰大军几个月后也会不战而退。
但是这样的话,我们势必要放弃一些小的城镇,百姓会有很大的伤亡。
第三个就是我们和南泰谈判,南泰国国力和军队本身就不强大,只要我们给他们一部分粮食帮他们暂时度过灾情就可以。
这样的话,对我们王府而言是消耗最小,但是这样的话很容易养虎为患。以后可能会出现其他小国受灾的话也会派大军来犯。”
楚逸辰之所以没有从大楚的角度去说,而是从镇南王府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因为楚逸辰觉得他的这个爷爷是有野心的,这样回答也是为了看自己爷爷对朝廷的态度,这样也可以决定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楚逸辰说完后,楚风烈久久没有说话,而是盯着楚逸辰陷入了沉思当中。
楚逸辰也没有去打扰,而是继续给楚风烈又倒了一杯酒,楚风烈此时内心是非常复杂的,楚逸辰的想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三个应对方法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只不过他和幕僚们也没有想到这些方法还有那么多的弊端。看来他要重新考虑对南泰的应对方法了。
想了一会后楚风烈又问道:“逸辰你说的有一定道理,那作为王府来讲我们是不是第二种方法是最好的,毕竟损失一部分百姓,对王府来说关系不大。”
楚逸辰听到楚风烈说完后又说道:“爷爷,孙儿和您的看法不同,孙儿认为这第二个方法是下下策。”
楚风烈疑惑道:“哦,你说说为什么?”
楚逸辰道:“爷爷,您觉得百姓是什么?”
楚风烈说道:“百姓是什么,百姓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我们的子民,但也是最底层的存在,他们的一切都属于我们的。”
楚逸辰道:“爷爷,孙儿认为,百姓就好像是水,而我们就好像在水上行驶的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朝历代被百姓推翻的王朝可是不少的。
爷爷,我们镇南王府的军队为什么厉害,一方面是您和父亲统兵厉害,但是孙儿觉得最重要的是您和父亲能够善待士兵,可以说您和父亲都能做到爱兵如子,所以王府的士兵都拥护您,才能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其实百姓也是一样的,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才能民心所向。而第二个方法,会让我们失去民心,失去百姓对我们镇南王府的信任,而一旦失去了民心,再想赢回民心就难了。”
这一番话说完,楚风烈是目瞪口呆,嘴里不自觉的重复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