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 > 第2章 陋院微光

第2章 陋院微光(2/2)

目录

肖雯雯先教刘小橙认识自己的名字,她在纸上写下 “刘小橙” 三个字,然后一笔一划地教他念:“刘 —— 小 —— 橙。这是你的名字,你要记住它。”

刘小橙认真地看着纸上的字,跟着肖雯雯念:“刘 —— 小 —— 橙。” 然后,他拿起毛笔,在纸上模仿着写起来。刚开始,他的手有些发抖,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他却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写着,直到写出的字渐渐工整起来。

肖雯雯在一旁耐心地指导他,纠正他的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她发现,刘小橙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好,教过的字很快就能记住,而且理解能力也很强,稍微点拨一下就能明白。

不知不觉,天色又暗了下来。肖雯雯看着刘小橙写满字的纸,欣慰地说:“小橙,你真棒,今天学的字都记住了。明天我们继续学新的知识。”

刘小橙放下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脸上却满是笑容:“谢谢姐姐,我明天还要学!”

晚上,刘小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了以前颠沛流离的生活,又想起了现在有温暖的家、有好吃的饭菜、还有教他读书写字的姐姐,心里充满了幸福。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姐姐的恩情。

肖雯雯坐在桌旁,打开微型时空定位器,屏幕上显示着时空涟漪的修正进度 —— 目前已经修正了 10%。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抬头望向窗外,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银色的光斑。她想起了远在公园 3050 年的家,想起了时空管理局的同事们,但她并不后悔来到这里。因为在这里,她遇到了刘小橙,这个让她感受到责任和温暖的少年。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老槐树在月光下摇曳着枝叶,仿佛在守护着这简陋院落里的微光。肖雯雯和刘小橙的新生活,就在这西静的夜色中,悄然展开。

第二章 陋院微光(扩写片段)

**

晨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院心洒下细碎的金斑。肖雯雯将一张粗麻纸铺在木桌上,又研了一小碟松烟墨 —— 这墨是她昨日在集市特意挑的,虽不及宫廷用墨细腻,却也泛着温润的光泽。刘小橙早早搬了小凳坐在桌旁,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上,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的纸笔,像只等着啄食的小雀。

“今天咱们先学‘天地人’三个字。” 肖雯雯拿起毛笔,手腕轻悬,先在废纸上勾出简单的轮廓,“你看,‘天’字像不像头顶的天空,上面一横宽,们脚踩的泥土,得把根基写稳。” 她一边说,一边用指尖轻轻点着纸面,引导刘小橙观察笔画走势。

刘小橙跟着伸出手指,在空中虚划着,小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琢磨哪里该轻、哪里该重。等肖雯雯在纸上写好工整的三个字,他立刻凑过去,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小声念道:“天 —— 地 —— 人。”

“来,你试试。” 肖雯雯把毛笔递给他,又握住他的手腕,帮他调整姿势,“手指要虚握,手腕要抬起来,别把纸压皱了。” 刘小橙的手还很纤细,掌心带着之前捡柴留下的薄茧,握住笔杆时有些发紧,墨汁刚碰到纸,就洇出一个小墨团。他顿时慌了,手猛地缩回来,小声说:“姐姐,我写坏了……”

“没关系,刚开始都这样。” 肖雯雯笑着抽了张废纸递给他,“你看,我第一次学写字的时候,把墨弄到衣服上,洗都洗不掉呢。” 她故意说得轻松,见刘小橙眼神松动,又接着说,“咱们慢慢来,先练‘横’画,像小木棍一样平,好不好?”

刘小橙点点头,重新拿起笔,这次他学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笔尖,手腕微微颤抖着,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横线。肖雯雯在一旁不催不赶,只偶尔轻声提醒:“再平一点就更好啦,像院墙上的砖缝那样。” 她还特意拉着刘小橙走到院墙前,让他摸一摸砖缝的平整,再回到桌前继续写。

练了半个时辰,刘小橙的额角渗出了细汗,手指也有些发酸,却不肯放下笔。肖雯雯看他指尖都泛了红,便把一块蜜饯递到他手里:“先歇会儿,尝尝这个。” 那是她用时空管理局带的压缩糖块融了蜂蜜做的,外面裹了层细糖霜,入口甜而不腻。刘小橙含着蜜饯,眼睛却还盯着纸上的字,忽然问:“姐姐,‘人’字为什么是两笔呀?”

“因为人要互相扶持呀。” 肖雯雯坐在他身边,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 “人” 字,“你看,左边的撇像一个人,右边的捺像另一个人,两个人靠在一起,才能站得稳。就像我和你,咱们互相照顾,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刘小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他低头看着自己写得歪歪扭扭的 “人” 字,忽然觉得这两个笔画变得亲切起来。歇了片刻,他主动拿起笔:“姐姐,我再写几遍,我想写得和你一样好。”

接下来的日子,读书成了小院里最固定的日常。肖雯雯从不贪多,每天只教三五个字,却会把字和生活里的事物联系起来。教 “禾” 字时,她就抓一把粟米放在桌上,让刘小橙看粟穗的形状,告诉他 “禾” 就是能结出粮食的庄稼;教 “水” 字时,她带他到井边,看着井水泛起的涟漪,说 “水” 字的竖钩就像井绳,两点就像溅起的水花。

刘小橙的记性极好,教过的字过目不忘,还总爱追着肖雯雯问东问西。读到《千字文》里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时,他会指着院角晒着的干菜问:“姐姐,这就是‘秋收冬藏’吗?” 读到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时,他又好奇地问:“丽水和昆冈在哪里呀?那里真的有金子和玉石吗?”

肖雯雯总能耐心解答,她会用树枝在地上画简易的地图,告诉刘小橙丽水在南方,昆冈在西方;也会讲些简单的地理知识,说金子藏在河里,玉石长在山里。这些知识远超西晋的认知,却被肖雯雯用通俗的语言说得浅显易懂,刘小橙听得入了迷,常常忘了时间。

有一次,肖雯雯教他读《论语》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刘小橙忽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说:“姐姐,我现在每天写字、读书,就觉得很开心,是不是就是这句话说的意思?” 肖雯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对,小橙说得没错,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那天傍晚,刘小橙趁着肖雯雯做饭的功夫,偷偷在纸上写了 “学而时习之” 五个字。虽然笔画还有些稚嫩,却比之前工整了许多。他把纸折好,小心翼翼地放在肖雯雯的枕头下,心里盼着姐姐看到时能开心。

肖雯雯后来发现了那张纸,看着纸上认真的字迹,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想起刚见到刘小橙时,他眼里满是怯懦和戒备,像只受惊的小兽;而现在,他眼里有了光,有了对知识的渴望,有了对生活的期待。这细微的变化,比任何时空参数的修正都更让她觉得珍贵。

月光又一次洒进小院,老槐树的影子落在纸上,与那五个字重叠在一起。肖雯雯坐在桌旁,看着熟睡的刘小橙,轻轻把那张纸收进怀里。她知道,这些日子的读书时光,不仅在刘小橙心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也在她心里种下了牵挂 —— 这份跨越千年的师生情、姐弟情,早已成了她留在这个时代最温暖的羁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