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绿林道,非好汉(1/2)
安宁县这地方,地势颇为特殊,一面临山,一面临水,既是通衢要道,也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一边紧挨着的,便是绵延数百里、凶名在外的龙脊岭。
此地山高林密,深处终年瘴气弥漫,毒虫猛兽横行,更有无数天然形成的溶洞、裂谷,地形复杂得如同迷宫。
莫说寻常百姓,便是官府的差役兵丁,若非大队人马开道,也不敢轻易深入。
那些犯了事的山民、流窜的匪徒,往往往这岭子里一钻,便如同水滴入海,再也难寻踪迹。
一边则靠着水势浩荡的宝蛟江。
江面开阔处烟波浩渺,狭窄处水道纵横,尤其是下游地带,遍布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和暗流涌动的迷魂湾。
莫说藏上百条舢板快船,便是藏上一支小型水军,若不熟悉水道,也极难发现。
想要彻底扫荡,除非茶马道那边能请动朝廷水军,调来高大的楼船战舰,否则根本无从下手。
正是这“山高皇帝远,水阔王法疏”的独特环境,催生出了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水匪山贼。
他们自诩为“绿林道”,不服王法,不纳粮税,盘踞在水陆要冲,干的就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无本买卖。
在烧身馆的后院,宋彪与陆沉坐在桌边,一边饮酒,一边给陆沉细细分说这安宁县周边的绿林格局。
“咱们安宁县这块地界,陆上的山头,大致被划了几块地盘。”
“首屈一指的,便是慈云寨!”
宋彪抿了口酒,神色凝重:“这帮人占了慈云山的险要地势,那山寨建在半山腰,只有一条陡峭的盘山小道能上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官府围剿过好几次,都损兵折将,没能打下来。”
“寨子里有‘十三太保’,个个都是进了气关的好手,凶悍异常!”
“尤其他们那个大当家,人称穿云箭,一手射术出神入化!据说能在千步之外,一箭射断旗杆,取人首级,端的是狠辣无比!”
“千步之外?”
陆沉闻言,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他苦练《四相箭术》,深知这其中难度。
千步距离,人影都只是一个小黑点,寻常弓弩根本达不到那个射程。
且还要考虑周遭环境的诸多因素。
若是在开阔地带遇上,真是露头就有被秒杀的风险!
“不过。”宋彪话锋一转,“慈云寨自恃势力大,胃口也刁,通常只做那些过往大商队的‘买卖’,劫掠的也都是价值千金的硬货。”
“咱们安宁县这小地方,他们多半还瞧不上眼,暂时不必过于担忧。”
“慈云寨
宋彪又捏起几粒花生米:“一个是‘聚义堂’,专干拦路抢劫、绑票勒索的勾当;另一个是‘乱云楼’,更阴狠一些,据说只要钱给够,他们什么脏活都接。”
“这两帮人,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活动范围也更靠近县城周边。”
“至于水路上的,主要有‘连环坞’和‘燕子泊’两伙人,他们靠着宝蛟江讨生活,劫掠往来船只,那边离得稍远,水道也复杂,暂且就不必多说了。”
宋彪不愧是老江湖,对周边绿林道的各方势力、地盘、手段,简直是如数家珍。
“至于县尊大人头疼的那窝新冒出来的山匪,他们其实没啥响亮名号,我专程托江湖上的朋友打听过。”
“据说原本是西边山里的一个大姓宗族村庄,后来不知怎么的,跟下乡催税的几个兵丁起了冲突,失手打死了人,怕被官府问罪剿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整个村子拖家带口,躲进深山落草为寇了。”
“是被迫落草?”
陆沉眯起了眼睛,若是官逼民反,其中或许有可些操作的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