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产业,瓜分(2/2)
礼物不重,却足显心意。
他深知周县令并非贪图财物之辈,若备上厚礼重金,反倒显得庸俗市侩,落了下乘。
不如这小小糕点更能拉近关系。
况且,几次交道下来,陆沉已隐约察觉,这位县尊大人所求,恐怕并非区区黄白之物。
否则他早就可以跟本地豪绅沆瀣一气,勾结串通,大肆敛财去了。
来到县衙后堂,汤师爷早已候在月洞门外。
见到陆沉,他脸上堆起熟稔的笑意:“陆小哥来了,快请进,县尊和董捕头已在里面了。”
说罢,引着陆沉穿过回廊。
后堂内,焚着一炉清淡的檀香。
身着常服、气度儒雅中透着威严的周县令正坐在主位品茗。
下首处,董霸大马金刀地坐着,那口标志性的九环金刀随意地倚在椅旁,见到陆沉进来,咧嘴一笑。
“咱们安宁县此番能顺利赈灾、拨乱反正的倒杨功臣来了。”周县令笑呵呵的说道。
陆沉躬身行礼:“县尊大人谬赞,草民不过略尽绵力,不敢居功。”
他依言在董霸下首的圈椅上落座。
周县令微微颔首,手指轻轻摩挲着光滑的杯沿,话锋转入正题:“本官查办杨全,其名下囤积居奇的米粮药材皆已充公,尽数用于赈济灾民,此乃公义。”
“然则,杨家所余田产、铺面地契等产业,该如何处置,倒是个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陆沉和董霸,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尤其是那回春堂的生意,根基乃是宏茂商号所托付,尔等若有意接手,宏茂商号那一关,是绕不过去的。”
周县令慢悠悠的问道。
他这番话,一方面是想要“论功行赏”,借杨家产业拉拢陆沉、董霸这对实力新锐,巩固自身在安宁县的根基。
另一方面,则是对陆沉心性的考验。
面对唾手可得的庞大产业,这年轻人是会利令智昏,不顾一切扑上去,还是能保持清醒,权衡利弊?
“董大哥手下有巡山队,根基深厚,人脉也广。依我看,这些产业,不如由董大哥接下操持最为稳妥。”
陆沉几乎没有过多犹豫,略一思忖,便朗声开口。
他迎着周县令略带讶异的目光,坦然道:“至于草民,根基尚浅,既无管理铺面的经验,也缺少可靠的人手。”
“若贸然接下,只怕是力有未逮,反成拖累。”
周县令眼中精光一闪,心中诧异更甚!
这份面对巨大诱惑而能保持的冷静与自知之明,这份甘愿将肥肉让出的舍得,岂是一个出身雨师巷的寻常采药郎所能拥有?
此子心性,远比自己预想的更为深沉通透!
“陆兄弟!这如何使得!”
董霸闻言,如同被烙铁烫了一下,霍然起身。
他性格豪爽耿直,只觉得如此大的产业自己独吞,实在愧对兄弟情义。
“董大哥稍安勿躁,且听我把话说完。”
陆沉抬手虚按,脸上带着沉稳从容的笑意,气度俨然。
他转向周县令,条理清晰地阐述道:“回春堂牵涉宏茂商号,干系重大,咱们暂且不动,静待商号那边派人前来处置,以免节外生枝。”
“至于杨家其他的药铺、医馆等产业,则可先行接手。”
他竖起两根手指:“其一,挑选部分地段适宜、基础尚可的药铺医馆,与妙手医馆的鲁妙手鲁大夫合作,售卖平价药材,时常举办义诊,惠及乡里百姓。”
“此事,便以县尊大人体恤民生、恩泽万民的名义推行,既能解百姓缺医少药之苦,更能为县尊大人博得仁德美名!”
他特意加重了“县尊大人”四字。
侍立一旁的汤师爷闻言,忍不住捋着山羊胡子,微微点头,看向陆沉的眼神满是赞许。
心中暗赞:“妙哉!此计一石数鸟,既得了实惠,又全了官声体面。”
陆沉继续道:“其二,剩余的药铺产业,则可作为巡山队日常巡山所获药材、山货的稳定出货渠道,既可保证货物流通,也能为巡山队增添一份进项,补贴弟兄们。”
最后,他看向董霸,笑容真诚:“至于我嘛,不擅经营,便在巡山队的收益中,占一份干股分红即可。”
他话锋一转:“当然,若董大哥想要跟我做生意,日后巡山队所需的常备药材,尽可优先到沈记药铺采买。”
一番安排,清晰明了,既顾及了各方利益,更将最大的“名”巧妙地送给了周县令。
陆沉这才双手抱拳,向周县令深深一礼:“当然,此乃草民愚见,一切如何定夺,全凭县尊大人明断!”
周县令听罢,抚掌大笑,眼中尽是毫不掩饰的激赏:“好!不愧是我安宁县的青年才俊!有勇有谋,思虑周全!如此一来,面子里子,实惠名声,统统都有了!”
“如此安排,便是那帮惯会嚼舌根的大族,也挑不出半点错处来!”
“之后一切,便按你说的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