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圣命(2/2)
这个亲戚一般都比较远,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什么的,与天家,与姬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能力未必多强,主要是够忠心。
第二种,高层将领,就比如牛犇这种,都是当年新君王府时的老人,大部分出自墨营。
第三种,人最多,也就是基层军伍,都是从京卫中挑选出来的。
王府老人,也就是第二种,那是铁了心追随天子的,忠诚度不用怀疑。
但第一种和第三种,不但成分复杂,水份也很大。
先说第一种,各种远的不能再远的亲戚,是跟着天家吃饭,问题是不止是有新君一个人姓姬,前朝七位皇子,姬老二姬承凛登基了,当皇帝了,剩下六个,六个中的前朝太子,至今下落不明。
除了前朝太子,还有五个呢,五个都是王爷。
老三是前朝太子铁杆小弟,现在被软禁在京中,和个废人似的。
老四在封地,体弱多病,估计没几年好活了,但没几年好活是几年前世人就这么以为的,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老五也在京中,估计是怕他二哥不放心他,迟迟不去封地,整日在京中逍遥快活,也不知是表忠心还是装的。
老六倒是和新君关系不错,登基的时候老六也出了大力,可人心这个东西说不清楚,会随着时间改变。
老七岁数最小,也在封地,喜欢读书结交好友,看似与世无争,还是那句话,人心,总会变的。
不提这哥几个,还有几个郡王,都是和赵王一辈的,全都姓姬。
宫中那些禁卫,忠心的是天家,是姓姬的,问题是不止有新君姓姬。
再说京卫中第三种人数最多的,从卫戍京中的京卫挑选的,那不但成分复杂,水份也更大。
京卫一共有八支,常年支援各关或是平乱的,就那么两三支,其他五支装备好,俸禄高,全是少爷兵,几乎没什么战力。
新君刚登基,他是登基后才有权利给禁卫大换血,不是登基前就给禁卫大换血了。
事关自己的人身安全,新君怎么能不着急,怎么能不去另辟蹊径。
“陛下开了金口,兄弟也没好的法子,总之是交给你的差事。”
牛犇放下腿,宽慰道:“说是亲军,实则是墨营,莫要太过担忧,不还有兄弟我把关吗,你寻人办差就是,看着成的,兄弟我做定夺。”
唐云猛翻白眼,不是谁承担责任的问题,而是根本无人可招。
别看几个将军们都很好说话,从人家手里抢人,那是说翻脸就翻脸。
至于卸甲老卒,不是年纪大了,就是伤残,宫中要的是禁卫,不是帮人养老的。
意思,唐云倒是明白了,其实就是海选,优中选优,然后试用期,之后是牛犇考核进行培训,培训后还得实习,实习期间没问题才去京中。
明白是明白了,问题是没人,唐云想不出哪能找到人。
旁边看热闹的马骉又上来聪明劲儿了:“又不是六大营都有主将,不还有一支现在没人管吗。”
牛犇双眼放光:“哪个?”
阿虎直接开骂:“你脑子被小花踢了不成,那疾营是没主将,你去寻了人,宫中敢要?”
马骉:“哦对,也是。”
牛犇直接开骂,骂的那叫一个难听,甚至怀疑马骉是不是漏网的乱党,这他妈能是人想出来的主意?
薛豹无语至极:“莫要忘了,你如今成了副将,统领疾营。”
“对啊!”马骉一拍额头,紧接着将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似的:“本将麾下无人,去别的地方要人去,少打我疾营的主意!”
唐云突然双眼一亮,南关,不止六大营,不还有一支大营吗,就属这支大营好欺负。
拿起小本本,唐云记上一笔,诸事待办,这个先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