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暗局试剑锋(2/2)
陈兆谦面色凝重:“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绝不会甘心。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更急。你切不可有片刻松懈。”
从陈兆谦办公室出来,罗云净的心情并未轻松。
罗云净敏锐地感觉到,这次舆论反击的手法,不像是陈兆谦一贯的风格。那精准的情报、恰到好处的时机、多管齐下的方式,让他仿佛看到了一只隐藏在更深处的、冷静而有力的手在操控一切。
他心中凛然,对组织的精密与高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与此同时,党务调查科的“分区停电排查”计划启动。首夜,城西甲区静默,乙区丙区监测车严阵以待。肖玉卿在粮行后堂监听敌人通讯。
前半夜,乙区、丙区一片安静。
计划执行数日后,一次轮到丙区为重点监控区时,临近子夜,肖玉卿耳机里突然传来一个微弱但清晰的非计划内信号,短促后消失。监测车显然已捕捉到。
肖玉卿立即查询。一小时后,老李带回消息:“是丙区一个商用电台,与我们都无关。”
肖玉卿长舒一口气,但眉头紧锁。这次意外虽虚惊一场,却暴露了在严密监控下,任何意外都可能致命。他意识到“排班表”计划容错率太低,立即发出密令:
“即日起,启用‘镜面’计划。在所有预定安全窗口外,另行设立三处备用联络点,采用单向激活机制,非极端情况不得使用。各站隔离,互不知情。”
就在肖玉卿加紧调整部署的同时,罗云净在资委会的处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预算风波过后,他在委员会内的威望不降反升。
这天,他接到通知,委员长侍从室点名要他参与一个关于“长期抗战资源准备”的小范围研讨会。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他正式进入最高决策圈视野的信号。
陈兆谦亲自找他谈话:“云净,这是个好机会。你在会上,要把我们在西南建设方面的想法,好好阐述清楚。”
“是,世伯。”
“不过......”陈兆谦话锋一转,“也要注意分寸。有些话,点到即止。”
罗云净明白陈兆谦的顾虑。在高层会议上,一言一行都可能被过度解读。
研讨会的地点,设在黄埔路官邸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与会者除了几位军方高层,就是资委会、军政部的核心官员。
当罗云净走进会议室时,感受到了一道道审视的目光。他镇定自若地在末座坐下,打开准备好的材料。
会议开始,先由军方代表介绍前线情况。当谈到持久抗战的可能性时,分歧出现了。
“以我们现有的工业基础,能够支撑多久的全面战争?”一位将军直言不讳地问道。
会场沉默了片刻。
这时,主持会议的侍从室主任看向罗云净:“罗顾问,你们资委会做过相关研究,说说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个年轻人身上。
罗云净站起身,走到挂图前。他没有直接回答能支撑多久,而是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
“诸位长官,这是我国与日本在钢铁、煤炭、石油等战略资源上的年产量对比。如果战争明天爆发,以现有的储备和产能,我们最多只能支撑......”
他顿了顿,说出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脸色发白的数字。
“但是,”他话锋一转,“如果从现在开始,全力推进西南后方建设,将部分关键产业内迁,同时加强有色金属勘探和冶炼能力,三年后,我们的支撑能力可以提升三到五倍。”
他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和资源需求,每一个数据都经过严格测算,每一个结论都有扎实的依据。
会场鸦雀无声。
良久,一位一直沉默的老将军缓缓开口:“年轻人,你说的这些,需要多少投入?”
“相当于现在军费开支的三分之一,持续投入五年。”罗云净回答。
会场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不可能!”立即有人反对,“现在的军费都已经捉襟见肘了!”
罗云净平静地回应:“如果现在不投入,将来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现在的十倍、百倍。”
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结束。虽然没有当场做出决定,但罗云净知道,他已经在这些决策者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从官邸出来,天色已晚。罗云净开着车驶回寓所,望着窗外流光溢彩的金陵夜景,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他知道,自己今天在会上的发言,已经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支持者会更加支持,反对者也会更加痛恨。
但他无悔。
回到寓所,客厅里亮着灯。罗明元和沈淑兰还在等他。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电话也不打一个,吃饭了没有?”罗明元关切地问。
罗云净摇摇头。
沈淑兰连忙并吩咐陈妈给罗云净下一碗面条。
罗云净喝了一杯茶后,简单给罗明元说了开会的事。
罗明元沉默良久,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做的对。这个国家,总要有人看得长远些。”
就在这时,电话铃响了。罗云净接起电话,是陈兆谦打来的。
“云净,会议情况我已经听说了。”陈兆谦的声音带着难得的激动,“你说的很好!振聋发聩!”
“世伯过奖了。”
“不过,”陈兆谦语气转为严肃,“你要有心理准备。从明天开始,你会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
“云净明白。”
挂断电话,罗云净走到窗前。秋夜的星空格外清澈,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注视着他的眼睛。
而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肖玉卿也收到了研讨会的情报。他站在寓所的窗户前,仰望着同一片星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青雀,你终于展翅了。”
但他知道,飞得越高,风险越大。他必须更加小心地守护着这道在黑暗中升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