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暗影潜行时(1/2)
翌日清晨,罗云净提前半小时来到会议室。他特意选择了靠近中间、不显眼却视野开阔的位置。与会人员陆续入场,他注意到胡为缮和吴明达分别从不同的门进入,各自带着几名亲信。
会议开始,主持的徐委员开门见山:今日主要讨论技术建设处的组织架构。目前有两个方案,一是以现有技术处为基础扩建,二是新建独立机构。
胡为缮率先发言:技术处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以现有架构扩建最为稳妥。他详细列举了技术处的各项成果,显然有备而来。
吴明达随即反驳:新建机构才能打破旧有桎梏。如今时局变化迅速,我们需要更灵活机动的组织架构。他的支持者也纷纷附和。
双方争论激烈,罗云净始终沉默观察。他注意到陈兆谦的秘书坐在后排角落,看似记录,实则密切关注着会场动向。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徐委员突然点名:罗工程师,你在技术一线工作,说说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罗云净身上。他缓缓起身,语气平和:两个方案各有优势。技术处的经验确实宝贵,但新形势也需要新思路。或许可以取二者之长——以技术处为核心班底,但赋予其独立权限,同时吸纳新鲜血液。
这个折中方案让会场陷入短暂沉默。胡为缮微微颔首,吴明达也露出思索之色。
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持续了整整一天。胡为缮与吴明达两派就技术建设处的人事安排争执不下,会议室内火药味十足。
罗云净按照肖玉卿的指示,在关键时刻支持了胡为缮提出的渐进式改革方案。这个选择看似保守,却恰好迎合了高层求稳的心态。吴明达虽然不满,但在徐委员的表态下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散会后,胡为缮特意在走廊追上罗云净,难得地露出真诚的笑容:云净,今日多谢了。你放心,技术规划局成立后,必定有你的位置。
处长言重了,我只是就事论事。罗云净谦逊地回答,却在心中冷笑——这些人永远不明白,他追求的从来不是某个职位。
当晚,罗云净在书房仔细复盘今日的会议。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敲门声。罗云净迅速收好笔记本,开门见是沈淑兰。
云净,这么晚还不休息?沈淑兰担忧地看着他,今日你大伯在商会听说,委员会要成立什么新部门,各方都在争权夺利。母亲实在担心你...
母亲放心,我自有分寸。罗云净温和地安抚,心中却泛起一丝愧疚。这些不能向至亲吐露的秘密,成了横亘在亲情间的无形屏障。
他想转换话题,便问出了这些日子一直闷着心底 的疑问:“你们......这是和好了吗?”
沈淑兰脸一红,有些不自在的地说:“嗯,你祖父不同意,但他一直坚持,为了你们姐弟三个,你祖父让步了。”
“你祖父心里始终惦记着你,你有空回去看看他。”
罗云净点头答应,父母和好,总算是一家人团聚了。
三天后的深夜,罗云净书房那部新电话再次响起。他接起电话,那头是肖玉卿简短的消息:
商道已通。
罗云净心中一震,立即明白——肖玉卿和曹彦达的情报工作取得了成效。他轻轻放下电话,内心既为同志们的成功感到欣慰,也为自己能够在这场行动中配合完成使命而感到充实。
次日上班时,他发现委员会的气氛有些微妙的变化。吴明达见到他时,虽然依旧面带笑容,但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
而胡为缮则更加热情,甚至在走廊相遇时暗示,技术规划局副局长一职非他莫属。
这日清晨,他刚在办公室坐下,胡为缮就推门而入,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
云净,刚收到消息。胡为缮压低声音,南边的战事有变,共军主力突破湘桂边境,正向黔境转移。
罗云净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这么快?粤军不是部署了重兵吗?
具体战报还没传来,但高层震动很大。胡为缮意味深长地说,这对我们未必是坏事。战事吃紧,技术建设处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你可要好好干。
罗云净立即明白了胡为缮的意图——借战事推进技术建设处的组建。
果然,在当天的会议上,徐委员的态度明显急切了许多。
当前战局变化迅速,技术规划局的筹建必须加快。徐委员扫视全场,规划草案要在一周内完成修订,送交军政部。
吴明达立即接话:我建议立即启动无线电侦测设备的研发。共军之所以能屡次突破防线,就是凭借其灵活的通讯能力。
罗云净心中警醒。吴明达的提议看似合理,却暗藏杀机——加强无线电监控不仅针对红军,也可能危及地下联络站。
吴处长的建议很好。罗云净谨慎回应,不过考虑到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应该先从改进现有设备入手。如今欧美对华禁运,电子元器件进口困难,贸然研发新设备恐难见成效。
回到办公室,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虽然不清楚具体过程,但他知道这背后是曹彦达精准的情报收集和肖玉卿周密的安排。这种在暗处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感觉,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傍晚回家时,罗明元难得地在客厅等他:云净,今日商会传来消息,南边战事有变。你在委员会,可听到什么风声?
罗云净为他斟了杯茶,轻描淡写地说:都是些例行通报。大伯不必担心,战事离金陵还远。
沈淑兰在一旁插话:不管怎样,你要多加小心。我听说委员会里派系复杂,你处在那个位置,难免被人惦记。
罗云净看着父母关切的面容,心中涌起一阵暖意。这份不能言说的使命,让他不得不对至亲也有所保留,只能继续扮演那个在官场中小心翼翼求生存的技术专家。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在书房复盘这段时间的经历。从最初的理想主义,到现在的沉稳老练;从单纯的技术思维,到懂得在复杂环境中周旋。这一切转变,都是在一次次考验中完成的。
他取出最近的技术文件继续研究。既然要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作用,就要时刻保持专业水准。只有让所有人都认可他的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隐藏真正的目的。
技术规划局的成立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罗云净被正式任命为规划局技术顾问,这个位置虽不显赫,却让他得以参与核心决策。
这日,他正在整理各国军工技术资料,胡为缮亲自来到他的办公室。
云净,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胡为缮神色严肃,军政部要求我们拟定一份《国防技术建设纲要》,这是技术规划局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
罗云净心中一动,这正是一个可以影响决策的绝佳机会。
处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送走胡为缮后,罗云净立即着手准备。他深知这份纲要的重要性——既要符合国防需求,又要展现专业水准,还要为红军争取发展空间。
当晚,他在书房工作到深夜。沈淑兰送来宵夜时,忍不住劝道:云净,何必如此拼命?这些公务,应付过去便是。
罗云净抬头微笑:母亲,这份计划关系到国家国防工业发展,马虎不得。
他说的倒是实话。只是这二字在他心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含义。
三日后,罗云净带着计划草案向胡为缮汇报。他刻意在几个关键处留下了可供讨论的空间。
关于火炮研发,卑职以为当以中口径火炮为要,既可应前线之急,亦能顾及资源筹措之难。
胡为缮仔细翻阅草案,频频点头:考虑得很周全。不过......
他指着防空武器部分:这里是否太过保守?如今日军飞机威胁日增,应当加大投入。
局长高见。不过考虑到我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或许可以先从引进防空火炮技术开始......
就在两人讨论时,吴明达不请自来。
听说云净在起草国防技术建设纲要?他笑容可掬地走近,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不让我也参与一下?
罗云净立即明白,这是来争夺话语权的。他不动声色地将草案递过去:正要请吴处长指教。
吴明达快速浏览后,果然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觉得还应该增加对轻武器的投入。共军之所以难剿,就是因为他们擅长游击战,我们的装备也要适应这种作战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