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221集:外卖箱里的“神秘订单”与老灶台的深夜救援

第221集:外卖箱里的“神秘订单”与老灶台的深夜救援(2/2)

目录

胡东东蹲在地上,给最小的孩子擦眼泪,那孩子的手冻得通红,却紧紧攥着酸梅汤碗:“哥哥,这汤甜甜的,比冰糖葫芦还甜。”胡东东的鼻子突然酸了,把自己的红马甲脱下来,裹在孩子身上:“慢点喝,没人跟你抢。”

女孩哽咽着说,他们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靠着捡废品过活,今晚有人“好心”给了他们些钱,说“老灶台的包子能让人吃饱”,还帮他们下了单。“我们不敢白天去,怕被人赶……”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这包子真好吃,像……像奶奶以前给我做的。”

炎昭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保温桶,里面是王铁柱特意让带的卤鸡腿:“这个也给你们,热乎的,吃了暖和。”他把鸡腿分到每个孩子手里,指尖碰到他们的手,冰得像块铁。

凌晨四点,三轮车往回走。车斗里的外卖箱空了,却好像比来时更沉。胡东东没再开玩笑,只是望着窗外的雪,突然说:“明天我让我妈给他们送点棉衣,再买点文具,他们说想认字。”

小宇坐在旁边,手里还攥着个孩子塞给他的弹珠——是颗缺了角的玻璃珠,却被擦得发亮。“耀哥,”他轻声说,“咱以后能不能常给他们送吃的?不用太贵,白面馒头就行。”

炎耀蹬着车,雪片落在他脸上,化成水,凉丝丝的。“不光送吃的,”他突然笑了,“等开春了,让他们来老灶台帮忙,摘菜、洗碗,管饭,还能学门手艺。”

回到老灶台时,天已经蒙蒙亮。王铁柱站在门口等他们,军大衣上落满了雪,像个雪人。“都送着了?”他往屋里让,“我熬了姜汤,快暖暖。”

听炎耀说完仓库里的事,王铁柱没说话,只是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噼啪”窜起来,照亮了他眼角的泪。“明儿我去趟民政局,”他突然说,“看看能不能帮孩子们找个正经的收留处。咱老灶台小,但多双筷子的事,还担得起。”

那天上午,老灶台没开外卖,却比往常更热闹。张大爷听说了孩子们的事,拎着袋刚买的就来了:“给娃们带点甜的,吃了能忘烦心事。”刘婶端着盆刚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这是碱面发的,顶饿,让他们多吃点。”

程序员阿杰背着电脑包进来,往桌上放了台旧笔记本:“我这电脑还能用,让孩子们学学打字,总比捡废品强。”连收废品的老李都来了,扛着个麻袋:“这里面是我攒的塑料瓶,卖了钱给娃们买铅笔。”

胡东东的妈妈来得最“夸张”,开着辆货车,拉来一车棉衣、棉被和书本,指挥着工人往仓库送:“东东跟我说了这事,我联系了福利院,下周就能把孩子们接过去。”她拍着炎耀的肩膀,“你这老灶台,藏着的不光是烟火气,还有股子热乎劲儿,比城里那些大饭店强多了。”

傍晚收摊时,平板“叮咚”响了一声,是条新订单——地址还是城南旧仓库,备注栏写着:“今天的包子和汤都很好吃,谢谢你们。我们明天要去新家了,以后还能吃老灶台的包子吗?”

炎耀笑着回复:“随时来,老灶台的门永远为你们开着,包子管够。”

雪还在下,老灶台的灯亮得像颗星。卤锅里的汤还在“咕嘟”响,飘出的香气混着街坊们的笑声,漫得整条胡同都是。或许外卖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把菜送到谁手里,更在于这雪夜里的奔波,在于那句“包子管够”的承诺,在于老灶台里,那份比卤汤还浓的暖。

而属于老灶台的故事,就像这永远熬着的卤汤,只要火不灭,就总有新的滋味,等着温暖那些需要的人,也等着让每个靠近它的人明白:真正的好味道,从来都带着心的温度,能在最冷的夜里,焐热一整个春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