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216集:食神记忆苏醒,天庭镜中观凡尘

第216集:食神记忆苏醒,天庭镜中观凡尘(2/2)

目录

“好家伙!”王铁柱的烟袋锅差点掉地上。水镜前的玉帝也点头:“就是这手法,当年食神剥的鳝鱼皮,能用来做灯影,透光还带香。”

炎昭在另一边处理豆芽,他选的绿豆芽刚冒头,芽管细得像绣花针,根部还带着点土。他用绣花针(还是刘婶给的)小心翼翼地挑开芽尖,再把剁得比泥还细的猪肉糜和虾糜混在一起,用针尖一点点往芽管里塞——这活比绣花还费眼,塞到第十根时,他的指尖已经开始发抖,额头的汗滴在豆芽上,像挂了串小珍珠。

“慢点塞,”炎耀剥完最后一条鳝鱼,凑过来看,“肉糜里得加葱姜水,不然塞不进去,当年……”他突然闭嘴,好像说了不该说的话。嫦娥在天庭轻笑:“当年食神做这道菜,用的是瑶池的玉泉水调肉糜,塞进去的肉比棉花还软呢。”

最关键的是火候。炎耀把剔骨后的鳝鱼肉切成段,用蛋清、淀粉裹匀,铁锅烧得冒烟,倒进去的菜籽油刚起波纹就关火——这是“六成热”的黄金点,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腥。他手腕一抖,鳝鱼段在锅里划开道弧线,像游龙摆尾,接着扔进红椒丝、姜丝,颠勺的弧度刚好让每块肉都裹上酱汁,出锅时撒把紫苏叶,红的肉、绿的叶、黄的汁,真像“脱了袍的子龙”,英气逼人。

炎昭的豆芽嵌肉则用清蒸。嵌好肉的豆芽码在青瓷盘里,浇上用鸡汤调的芡汁,蒸锅上汽后放进去,不多不少,正好三分钟——时间长了,豆芽软塌;时间短了,肉糜不熟。蒸好的豆芽立在盘里,芽管里的肉糜透着粉,用筷子夹起一根,轻轻一咬,肉香混着豆芽的清甜,在嘴里化开,像吃了口春天的嫩。

当胡东东的加长林肯把这两道菜送到宴会厅时,周老爷子的眼睛瞬间亮了。“子龙脱袍”的鳝鱼段摆在白玉盘里,外皮虽已剥去,却透着股精气神,酱汁亮得像琥珀;“豆芽嵌肉”用翡翠碟装着,绿豆芽亭亭玉立,肉糜在芽管里若隐若现,真像件精美的绣品。

周老爷子颤抖着夹起一块鳝肉,放进嘴里——肉质嫩得像豆腐,却带着韧劲,紫苏的香和红椒的辣缠在一起,竟吃出了股豪气。他又夹起根豆芽,牙齿刚碰到芽尖,肉糜就顺着芽管滑进嘴里,鲜得他老泪纵横:“是这味!就是这味!当年那白胡子老头说,这菜得有‘天地气’,今天我算信了!”

满堂宾客都凑过来尝,米其林主厨捏着根豆芽,对着灯光看了半天,叹着气摇头:“这手艺,是老天爷赏饭吃,学不来。”胡东东举着手机给炎耀发消息:“耀哥!周老爷子说要收你俩当关门弟子!”

此时的天庭,玉帝看着水镜里周老爷子满足的笑脸,把琼浆一饮而尽。“凡尘烟火,有时比瑶池盛宴更动人,”他对嫦娥说,“你看这俩小子,没了仙力,却把日子过成了诗,比当年在天庭时,多了点人气。”

嫦娥笑着把桂花糕递过去:“等他俩考上一中,说不定还能做出‘蟠桃酥’呢。”水镜里,炎耀和炎昭正在老灶台收拾案板,王铁柱举着旱烟袋,笑得合不拢嘴,三鹅在旁边“嘎嘎”叫,像是在讨赏。

夜色漫进老灶台时,炎耀突然问炎昭:“你说,咱以前是不是真做过这菜?”炎昭擦着菜刀,刀刃映着他的脸:“管他呢,能让老爷子高兴,能让食客说好,不就行了?”

灶台上的卤锅还在“咕嘟”响,飘出的香气混着紫苏的冲鼻味,像在说:管什么食神转世,天庭往事,老灶台的烟火里,藏着的才是最实在的日子——有难住米其林大厨的硬菜,有街坊邻居的热乎气,还有俩少年,凭着骨子里的手艺,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而天庭的水镜,还映着老灶台的灯光,像颗掉在凡尘的星,亮得温暖,亮得踏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