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皇孙(2/2)
贤王见状,上前一步,语气愈发激昂,字字铿锵有力,震得殿内回声嗡嗡:“父皇,您怎能不欣喜?这可是您盼了多少年的第一个皇孙啊!皇家血脉绵延不绝,子嗣有继,这是何等天大的喜事!足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更能让我大明皇家的香火愈发鼎盛,世代相传!”
他扫了一眼殿中屏息垂首的百官,话锋陡然一转,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锋芒,直戳要害:“您瞧瞧满朝宗室,放眼那几位王爷,唯有儿臣,今日便为皇家添此嫡脉长孙,让您的正统血脉得以延续,让这万里江山社稷有了最稳妥、最名正言顺的后继之人!”
说到此处,他胸膛微微起伏,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笃定:“父皇,论子嗣绵延、不负皇家厚望,儿臣才是那个真正为皇家着想、为社稷根基深思熟虑的人啊!”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句句都扣在“皇家子嗣”“社稷根基”之上,既占了情理,又握了先机,让满朝文武都无从反驳。
而世人皆知,皇权更迭,储位之争从来都不止于君臣父子的情分,更关乎实力与根基。
皇位继承之事,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选择,有时候,继承者是否已有子嗣、能否保障王朝后续的血脉传承,亦是重中之重。
这嫡长孙的到来,无疑为贤王的储位之争,添上了一枚分量极重的砝码。
大殿的寂静还未完全散去,贤王那番掷地有声的话还在梁柱间回荡,一道沉凝如铁的声音便骤然打破了这份诡异的平静。
姜夔从百官队列中走出,他身着藏青色官袍,须发微白,眼角刻着岁月与风霜的痕迹,神色肃穆如铁,对着御座躬身一揖后,随即转头看向贤王,目光锐利如刀,直刺人心:“殿下此刻抛出嫡长孙之事,避而不谈谋逆疑云,莫非是想以此为逼宫的由头,借‘皇家子嗣’之名,行觊觎皇位之实?”
此言一出,满殿文武皆是一惊,不少人下意识地垂下头,目光死死盯着地面的金砖,不敢再多看一眼御座上的帝王,更不敢触碰殿中那位气势正盛的贤王的目光。
贤王闻言,非但不惧,反而仰头笑了一声,那笑声里带着几分自嘲,更多的却是积压多年的愤懑与不甘,在大殿中久久回荡:“姜大人这话问得好!逼宫?若不是走投无路,谁愿与父皇刀剑相向、撕破脸皮,落得个‘逆子’的骂名?”
他猛地转头,目光灼灼地望向御座上的惠安帝,那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敬畏,只剩下毫不掩饰的质问,字字如锤:“父皇,儿臣请问您——若儿臣今日不拿出这嫡长孙的筹码,若儿臣依旧隐忍退让,对您言听计从,您会将这皇位传于我吗?”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大殿之上,也重重砸在惠安帝的心头。
御座上的帝王脸色愈发阴沉,铁青得几乎要滴出水来,手指攥得更紧,指节泛白的程度又深了几分,仿佛那龙椅扶手都要被他捏碎。
姜夔脸色一变,急忙上前一步,高声劝阻,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贤王慎言!圣意不可测,皇位传承乃国之根本,岂容殿下如此妄加揣测!”
“呵呵!圣意不可测?”贤王发出一声冷笑,笑声里满是讥讽,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荡,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响彻大殿:“如今,儿臣的嫡长子即将降生,他是您的嫡长孙,是皇家正统的延续!父皇,您已年迈,精力早已不如往昔,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天下需要一位年轻有为、根基稳固的明主!儿臣今日并非逼宫,只是恳请父皇——下旨退位,将皇位传于儿臣!”
“儿臣向您保证,若能继位,定会善待宗亲,体恤百姓,整肃朝纲,让大胤江山长治久安,不负列祖列宗的庇佑,更不负父皇您的养育之恩!”贤王躬身一揖,姿态却依旧挺拔如松,语气不容置疑,“父皇,您若退位,儿臣便尊您为太上皇,让您安享晚年,尊享无上荣宠;您若执意不肯,难道要让这朝堂再起波澜,让您的嫡长孙刚出生便身陷内乱之中,让大胤的江山社稷毁于一旦?还请父皇三思!”
惠安帝坐在御座上,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胸口剧烈起伏,鼻翼翕动,显然是被贤王这番话气得不轻,却又被“嫡长孙”与“朝堂稳定”的筹码死死牵制,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只能死死盯着下方的儿子,眼中怒火熊熊,却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