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 第291章 制肘

第291章 制肘(2/2)

目录

往日里他素来以“温厚谦和”示人,见了朝臣不论品级都笑脸相迎,如今却一反常态:每日卯时便召集营中校尉议事,桌上摊着城防图,语气威严不容置喙;明里提拔在边关立过功的寒门校尉,暗里却将自己的心腹安插进粮秣、军械等关键职位,不动声色地将原本由兵部与齐国公府、忠勇侯共同节制的巡防营权力,往自己手里揽。

更让人不安的是,贤王总在议事时“无意”提及齐禹。

那日巡防营副将刚汇报完南城防卫部署,他便端起茶盏慢悠悠吹着浮沫,话锋陡然一转:“说起来,齐将军此次领兵倒是仓促,听说出发前连粮草调度都没完全理顺。若非本王多留了个心眼,让人提前核查了城郊的三座粮仓,换了几个玩忽职守的粮官,怕是真要误了大事。”说着,他转头对身边的参将叹道:“都说齐将军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事,光有勇力不够啊,还得懂调度、知细节。若是因急功近利坏了大局,反倒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这些话像长了翅膀似的,没几日就传遍了京城的勋贵圈。

有人附和着说齐禹恃宠而骄,不把兵部的章程放在眼里;也有人摇头揣测,说齐家世代掌兵,怕是齐老爷子有意让儿子借战事立威,才这般急着出兵。

连齐国公的老世交、礼部尚书周大人上门拜访时,都忍不住捻着胡须隐晦相劝:“老哥,不如递个折子,请圣上另派一位老成的监军协助齐将军?一来能分担事务,二来也能堵了旁人的嘴,省得闲话传进宫中,惹陛下猜忌。”

齐国公坐在太师椅上,听完只淡淡一笑,指着案上刚送来的边关急报:“周兄放心,犬子在信里写得清楚,雁门关的城墙已加固完毕,粮草三日一报、军械一日一查,句句详实。某些人要拢权,要说话,随他去便是。战场之上,胜负才是根本,口舌之争,不值当费心思。”

话虽洒脱,可待周大人走后,他转身进了内院的箭房,看着墙上齐禹少年时练箭留下的密密麻麻的箭孔,指节因攥得太紧而微微发白——他不怕儿子打不赢仗,只怕京中这股歪风传进边关,扰了将士们的军心。

而此时的贤王府书房里,贤王正对着巡防营新拟的人事名单冷笑。

烛火映着他眼底的野心,手指在几个关键职位的名字上轻轻敲击:“齐禹不在,这京城的兵权,也该挪挪位置了。”

他要的从来不止是巡防营,更是要借着齐禹出征的空档,一点点蚕食齐家在军中的根基,待战事结束,无论胜负,齐国公府都再难与他抗衡。

可盯着巡防营这块肥肉的,不止贤王一人。

秦王也早就按捺不住了。

此前齐禹在北境立了大功,惠安帝在朝堂上对其大加赞赏,如今齐禹出征,他索性借着“陛下器重”的由头,在京中高调行事:每日带着大批护卫纵马街头,遇着曾依附齐家的中小将领,便以“陛下旨意”为由,强行将其划归到自己麾下;连齐禹往日里照拂过的几个寒门武官,他也派人送去厚礼,明着拉拢,暗着施压。

有下属劝他收敛些,免得落人口实,秦王却道:“怕什么?父皇都没说什么!”

因为,他知道,惠安帝对他这般嚣张跋扈,非但不恼,反而会暗自安心。

帝王心术深不可测,惠安帝忌惮日益强大的安王贤王,早有“捧杀”秦王、借其制衡贤王与安王的心思。

只要他秦王越张扬,越想揽权,就越能成为牵制贤王安王的棋子,也越能让朝臣觉得“秦王才是威胁”,从而转移对齐家的注意力。

如此一来,三股势力相互掣肘,皇权才能稳如泰山。

夜色渐深,京城的风更凉了。

贤王府的烛火与秦王府的灯笼遥遥相对,映着天边的残月,而皇宫深处的养心殿里,惠安帝正翻着密探送来的奏报,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

这京城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