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喜讯1(2/2)
更离奇的说法也冒了出来,一个梳双丫髻的小丫鬟凑在人群外围,小声嘀咕:“我听我家小姐说,吴小姐前几日夜里梦到仙人指路了,说‘莲在淤泥,心在玉壶’,转天她就去自家后花园的池塘里捞,愣是从淤泥里寻着了这株赤血莲,花瓣红得跟血似的,还冒着仙气呢!”
版本传了一个又一个,有人信,有人疑,可谁都没否认最关键的一点——那株能救戚老将军性命的赤血莲,确实是吴菲菲亲手送到镇北将军府的,连将军府的管家都出来作证,说吴小姐送莲时穿着月白襦裙,亲手将锦盒递到了曾太医手里,说“只求老将军平安”。
没人知道,这桩传遍京城的“喜讯”,原是齐禹与怀清,在深夜烛火下布下的一场局。
选吴菲菲来送这株莲,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两人反复推敲了多次,才定下的最稳妥的安排。
一来,吴菲菲虽挂着“未来秦王妃”的名头,可吴家根基浅,她在京中贵女圈子里始终是“边缘人”——比不得英国公府的嫡女那般众星捧月,也不如礼部尚书家的小姐那般才名远播,许多人提起她,只记得“圣上指婚给秦王”这层身份,压根不会把“能寻到赤血莲”的事和她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既能让“献莲救将军”的事顺理成章,又能避开那些盯着赤血莲的势力窥探,毕竟没人会想到,这等稀世珍宝会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参将之女手里。
二来,他们与秦王早已达成合作——秦王需借国公府、镇北将军府的势力稳固自身在朝中的地位,而怀清则需秦王帮他们除去安王贤王等势力。
帮吴菲菲完成“献莲”这件事,便是合作的第一步:戚老将军醒后,定会感念这份恩情,他们自然能借这份情拉近与秦王的关系;
秦王更能借“秦王妃献莲救将”的由头,在惠安帝面前赚足“顾全大局、心系家国”的美名。要知道,戚老将军本就是圣上倚重的肱骨之臣,这份救重臣于危难的人情,惠安帝看在眼里,更会暗暗记在心里。
旁人只知惠安帝素来忌惮齐国公府与镇北将军府功高震主,却不知眼下并非动他们的时机——北境鞑靼虎视眈眈,朝中能镇住场面的武将寥寥无几,戚老将军一旦出事,北境防线便可能崩塌,这是惠安帝绝不愿见的。如此关头,秦王府主动借献莲之事为镇北将军府解困,在惠安帝眼中,哪里是寻常的“卖人情”,分明是解他燃眉之急的“救星”。既显了秦王府的分寸,又没让他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这份通透与识趣,恰恰戳中了圣上此刻的心思;
而对吴菲菲自己而言,这桩事更是让她彻底在京中站稳了脚跟——从前旁人提起她,总带着“高攀秦王”的轻视,可如今她成了“救戚老将军的功臣”,往后再出入贵女宴席,谁还敢小瞧她这个“吴小姐”?
一笔赤血莲,算尽了三方的好处,像一盘精心摆好的棋局,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步都踩在最关键的节点上。
而京城里那些关于“喜讯”的议论,不过是这盘棋局外的杂音,却也悄悄为这场筹谋添了几分无人知晓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