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土疙瘩?(1/2)
出了金缕衣,她们又沿街采购了一些生活用品,最近为改善生活水平家里的米粮消耗的速度超快。
“大米、白面,杂粮面各来了两石。”
怀清豪气一挥就是来两石,还是各要两石,这可是大主顾,喜得小二哥跟在怀清后面忙前忙后。
“清姐儿,这有点多了吧?”家里前几天还买了粮食,家里还有苞米,改天磨成苞米面也有五石,这些都够吃到明年开春了。
“娘这些都是必备的,而且也不算多,你没见大哥二哥的饭量都见长,尤其是二哥放开肚皮吃了后个子好像又窜了窜,反正天气越来越冷不怕生虫子,就当提前备年货。”怀清凑近她娘轻轻地又说了一句。“趁着现在新粮刚上市粮价低多买点,过年再来买就不是这个价,这一进一出可省不少钱呢!”
其实,怀清是怕这北境出问题,到时候粮价上涨她们想买都没地方买。马掌柜虽说北境没有雪灾,但她不能冒险,再者家里现在不缺这几两银子,能囤就多囤点。
“小二哥,我买了这么多你们给送货到家吗?”
“好的,没问题。”对于这样的大客户小二哥是求之不得的。上次,这位姑娘就买了很多,虽然后面县衙出面将价格压下来一点,但没想到这姑娘时隔不久又买这么多。
搞定了大头,接下来又去杂货铺买油、盐,糖等必需品,还有她卤肉要用的调料。
结果转了一圈,只有部分有货,其他的小二哥建议她去药房看看。
怀清一想也是,很多调料也是中药,正好去问问药房掌柜的她要的没处理的花椒籽有没有到货。
怀清拉着于氏结了账,急着去药房,没走几步在门口停下,门口角落里放着一只麻袋,鼓鼓囊囊的,袋口没绑牢里面的东西掉出来随意的散落在麻袋四周。
“这是什么?”怀清捧起一把,走到明亮处细瞅,越看越像花生,却也心生疑惑,据她所知齐鲁一带还没有花生的种植痕迹,而前世书上记载说是明朝才开始传入中国,而且是在沿海地区种植颇多。
小二哥见小姑娘捧着一捧泥疙瘩细瞧,上前才发现那是前头有个洋和尚为感谢他们掌柜一饭之恩非要送给掌柜的礼物。掌柜见是一袋泥疙瘩也没细瞧就让他丢在这角落,前几天还让他抽空丢丢掉。
“这是一洋和尚落下的,姑娘若是喜欢,五十文你拿走。”
“你都不知道这叫什么?能不能吃?这五十文有点贵了。小二哥,要不你四十文卖我?”怀清想着这肯定是花生无疑了,五十文一麻袋花生她当白捡的,不过若是太爽快答应恐引起怀疑,这一杀价倒显得她只是贪小便宜才买的。
于氏在一边想说又忍住没开口。
“四十就四十。”白赚的银钱小二哥是急哄哄的塞进自个的口袋生怕这小姑娘反悔,没想到要这掌柜让扔掉的垃圾也能变成铜子,也答应把这麻袋土疙瘩跟之前买的货给她们送到隔壁粮店。
怀清喜获至宝,是眉开眼笑的离开杂货铺。
“清姐儿,那一麻袋装的是什么?”她不想打击她说她花四十个铜子就买一麻袋土疙瘩。
“嘘!”
怀清将于氏拉着走出很远,才神秘兮兮地趴在她娘耳朵轻轻道:“娘,这个我没猜错,是花生,也是粮食,算不上高产农作物,但是这东西它耐旱性极强,回头咱荒地整出来就可以种一批试试。花生很好吃,煮熟了软软糯糯的,还可以做很多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它能榨油。”
大明朝的食用油一般是动物油,也有植物油,例如用莱菔子(萝卜籽),还有芸苔(油菜籽)榨油。但这两样产量低,榨油技术又不成熟,植物油价格很高。
“榨油!这玩意能榨油?!”
“是的,跟菜籽油一样醇香。”
于氏这会儿走路脚步都是飘的,咋办办,这比起刚才在绣坊的更刺激。
怀清揽着于氏走,尽量让她看起来自然一点,幸好几步就到了药房。
药房掌柜的不在,药童只说掌柜的去城外接货去,好像是打南边来,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她要的花椒籽到了。
药房是钱家的回春堂,是莲花镇最大的药房,饶是如此她也没配齐卤肉所要用的剩下调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