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工具人(1/2)
望江村几乎都是夏氏族人,据说一两百年前的前朝也是出过高官的,至今在夏氏祠堂还供奉着他们的牌位。
不过族里已经近百年没有出过官员,连秀才也没有。
祠堂也年久失修,族学更是停了近百年,只有那挂在祠堂的牌匾与供奉在祠堂的牌位与族谱,还能依稀证明夏氏曾经辉煌过。
她阿爷夏盛田是他们这分支的家主,娶杏花村田婆子生了四个儿子。
儿子按东南西北排名,她父亲夏兴南是老二。
她阿爷年轻时出去闯荡过,也识得几个字,还有一手不错的木工活。
她大伯夏兴东跟着老爷子学了木工活,靠这个手艺家境还不错,在这望江村大概也是有中上水平的,娶了号称李家村一枝花的李氏李红英,生育一双儿女。
大堂哥夏怀询已弱冠还未娶妻,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大堂哥已是童生,只等明年八月过了院试就是望江村目前唯一的秀才。
堂姐夏怀湄比她大两岁,今年年底及笄,样貌随了李氏非常艳丽出色,也是他们望江村的一枝花。
三叔夏兴西与四叔夏兴北都在镇上找了活计,娶的妻子温氏和海氏,也分别生了一双儿女。
四个儿子都已成婚,她阿爷在八年前做主分家,借口老宅不够住将他们二房分出来,现两老跟着老大夏兴东居住夏家老宅。
老宅是一排的青砖大瓦房,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气派,住着她爷奶,大伯三叔四叔三户人家,就是没有他们家的位置。
房子是分家那年刚盖的,据说她阿奶田婆子的意思是她大伯养老得住新房,三叔四叔刚娶媳妇得让新媳妇住新房,那就只能委屈老二了,作为补偿分家多分了一头猪。
这话一出,于氏差点气了个仰倒,没见过偏心还偏得这么理直气壮的!
大哥养老住新房无话可说,可是三弟四弟都成亲四五年了,哪有成亲四五年的还算新媳妇的?
俗话说,大的疼,小的娇,苦就苦到半截腰!
谁叫他们这房在家排行第二!
以前的猪不如现在的膘肥体胖,一头猪最多两百多斤,按市价毛猪十文一斤算,一头猪最多2两银子左右。
两间青砖大瓦房不算地基,木料石材人工七七八八立起来起码也要二三十两银子。
明眼人都知道这两者孰多孰少?
可是在他们阿奶田婆子的言语里,一头猪可以抵两间青砖大瓦房,真不知道她这账是怎么算的?
俗话说,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
于氏还真应下来,好在她多了个心眼,说房子另起的地基钱得从公中出。
他们阿爷夏老头看她居然没闹腾,他也没吭声,将这话也写在分家文书里,其他的分家事宜倒也公正公平。
毕竟就算夏老头是一家之主,但他上头还有大哥,族里还有族老族长,有夏大老爷子在,田婆子是万万不敢过分作妖的。
后来于氏选了现在的宅基地,一共三亩,要价九两。
好家伙,田婆子当场没跳起来撒泼就是好的,不过她撒泼也没用,谁叫他们有分家文书,就是县里衙门也是备过案的。
事后,田婆子逢人便说于氏多有心机,变着法从他们两老身上刮银子。
她却不知这种话其实是没有多少人信的。不说于氏平时的为人如何温顺绝做不出这种事,当初单单将夏兴南这房赶出新房,在村里就引起过很大争论。分家本就不公,再者分家文书已明确写明宅基地钱由老宅出,于氏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