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温馨假象(1/2)
交通!
平县只是一个缩影,全国有多少这样的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的某些区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
这不仅仅带来时间浪费和情绪烦躁,更意味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损失!
他们的“智能决策模型”,既然能模拟电网、优化生产线,是否也能应用于城市交通流的实时分析与优化调度?
如果能在平县这样一个规模适中、交通元素相对简单的系统上进行试点,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其说服力将是巨大的!
这个想法让她兴奋起来!
她立刻跑回家,翻出笔记本,开始记录观察到的交通特征、路口结构、流量大致情况。
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信号灯控制、道路规划、甚至人们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
就在她沉浸在思考中时,母亲王淑芬小心翼翼地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刚刚收到的、寄自北京的信。
“想想,有你的信,北京来的。”
母亲的声音带着好奇。
苏想接过信,信封上是她熟悉的、属于It天才艾利克斯的飘逸英文笔迹。
他的信被转寄到了平县。
她拆开信,艾利克斯在信中除了例行交流一些学术问题外,还提到他最近在研究“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并分享了几篇最新的论文思路。
苏想看着信,又看看笔记本上关于平县交通的记录,一种奇妙的宿命感油然而生。
远在波士顿的艾利克斯,和她在这个北方小县城,竟然在思考着类似的方向!
机遇与挑战,灵感与现实,在北京与平县之间,通过一封越洋信件,巧妙地连接了起来。
苏想知道,她的假期该提前结束了。
她需要尽快返回北京,将这个大胆的设想带回团队。
苏想将“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的试点设想仔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心中充满了迫不及待返回北京的冲动。
她甚至开始悄悄收拾行李,准备提前结束假期。
然而,母亲王淑芬的态度,在她回家几天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初的讨好和小心渐渐褪去,那种熟悉的、带着算计和控制欲的眼神,又开始时不时地浮现。
这天晚饭后,母亲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状似无意地开口:
“想想啊,你看你姐这病算是稳住了,你爸也能走动了,家里这日子,总算能喘口气了。”
苏想心中警觉,面上不动声色:“嗯,会越来越好的。”
母亲凑近了些,脸上堆起笑容:
“想想,你现在是出息了,在北京见大世面。
可女孩子家,终究还是要找个依靠。
你看你今年也二十了,在咱们平县,这年纪好的后生可不多了。”
苏想的心猛地一沉。
母亲继续自顾自地说下去:
“正好,你回来了!
机械厂刘副厂长的儿子,刚从省城技校毕业回来,分配在县税务局,那可是铁饭碗!
人我也见过了,模样周正,家里条件没得说!
刘厂长说了,要是事儿能成,还能帮你爸在厂里换个更轻省的岗位……”
她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与副厂长家结亲带来的种种好处,完全忽略了苏想瞬间苍白的脸色和紧抿的嘴唇。
“妈!”
苏想猛地打断她,声音因为极力克制而有些颤抖,“我现在不考虑这些!我马上要回北京参加集训,然后还有国家项目!”
母亲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随即拉了下来:
“什么项目不项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