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 第164章 一份报告与无声的较量

第164章 一份报告与无声的较量(1/2)

目录

思路确定,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这一次,主导者变成了苏想。

她负责起草那份至关重要的补充说明报告。

她没有使用任何情绪化的语言,而是用最冷静、最客观的数据进行对比:

左边一栏,列明方启明项目所需进口设备清单、预估外汇金额(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并附上该类设备目前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垄断、曾有过对他国进行技术禁运的先例说明。

右边一栏,清晰地列出【北斗团队】自主搭建集群的成本、已节省的外汇,

以及核心算法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案例。

报告最后,苏想写下了一段画龙点睛的结语:

“科技投入,既需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尤其是在国家资源尚不丰沛的当下,将宝贵资金优先投入到那些能够自主可控、迅速形成战斗力、直接支撑国民经济与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

或许是一种更负责任、也更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选择。”

这份报告,由陈知行润色确保逻辑无懈可击!

由周炽配上了直观的对比图表!

由李泽川通过他的渠道,确保它能越过常规流程,直接送达最具话语权的几位决策者案头。

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比拼的是对大局的洞察和对国家需求的深刻理解。

就在报告递交后的第二天,苏想接到了协和医院的电话。

姐姐苏念在备考间隙,身体状况出现了一些小波动,需要调整用药。

苏想请了假,匆匆赶往医院。

在医院走廊,她再次偶遇了那位“沈工”——沈婕。

她似乎是来医院进行例行体检,身边只跟着一名女助理。

两人迎面走过。

这一次,沈婕的脚步放缓了些许,她的目光落在苏想脸上,不再是之前那种完全公事公办的审视,而是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探究。

苏想出于礼貌,微微点头示意。

沈婕也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苏想耳中:

“报告,写得不错。”

说完,她便与助理径直离开,没有多余的表情,也没有停留。

苏想愣在原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沈工看到了那份报告!而且她给出了正面评价!

这意味着,他们的论点,切中了要害!

一股巨大的信心和暖流,涌上苏想心头。

一周后,863计划年度预算分配方案正式下达。

方启明实验室的“人类基因组解读平台”项目,并未获得其申请的全额预算,

而是被大幅削减,仅批准了前期预研和部分设备国产化替代研究的经费。

批复意见中明确写道:

“……项目方向具有前瞻性,但需充分考虑国家现阶段外汇承受能力与技术自主可控要求,建议扎实做好基础研究,逐步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