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 第156章 交锋与定义权

第156章 交锋与定义权(1/2)

目录

“我认为,在将数学工具应用于交叉学科时,首要的不是追求工具的炫酷,而是确保数学模型本身能够严谨地反映实际问题的核心约束。

否则,再精美的数学推导,也可能建立在沙滩之上,无法指导真正的科学发现。”

她没有否定交叉学科,而是强调了数学应用的严谨性和基础性。

直接回应了方启明之前关于“传统数学忽略真实世界”的暗讽。

教室里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

苏想的反驳,逻辑清晰,直击要害,展现出了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方启明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他显然没料到苏想不仅能看懂他的题目,还能如此迅速地找到其理论上的瑕疵。

他扶了扶眼镜,迅速恢复镇定:

“苏想同学思考得很深入。模型当然需要不断完善,这也正是交叉学科的挑战和乐趣所在……”

他试图将话题拉回自己的节奏,但之前那种掌控全场的气势,已然被打破。

下课铃响,方启明深深地看了苏想一眼,眼神复杂,不再多言,收拾教案离开了。

“想想!太帅了!”

周炽第一个冲过来,激动地拍着苏想的肩膀。

陈知行也走了过来,眼中带着赞许:“指出的问题很关键。数学的严谨,是应用的基石。”

苏想看着围拢过来的伙伴,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因为紧张已经被冷汗微微浸湿。

但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却充斥心间。

她扞卫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观点,更是团队所坚持的研究理念。

课堂上的交锋,如同一次宣言,让【北斗团队】在低年级数学系学生中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苏想那句“数学的严谨是应用的基石”甚至被一些学生记在了笔记本上。

然而,方启明的“入侵”带来的影响并未结束。

他利用代课的机会,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述,确实吸引了一批对生物信息学产生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其中不乏数学功底扎实的苗子。

他开始私下接触这些学生,邀请他们参观自己的实验室,描绘基因科学的宏伟蓝图。

一种无形的人才争夺,在方启明与【北斗团队】之间悄然展开。

更让人担忧的是,方启明在系里的一些非正式场合,开始有意无意地散布一些言论。

诸如“某些项目虽然应用性强,但理论深度不足,缺乏长远生命力”,或者“年轻人选择研究方向,应该着眼于未来十年的科技浪潮,而不是固守现有的框架”。

这些话语,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隐隐指向了863计划和他们团队。

这些言论通过不同渠道,零零星星地传到了【北斗团队】耳中。

“他这是想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的军心!”

周炽气得不行,“太阴险了!”

陈知行面色凝重:

“舆论和认知的争夺,也是竞争的一部分。

他是在争夺未来的人才和资源分配话语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