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 第153章 背水一战

第153章 背水一战(1/2)

目录

面对算力资源上的巨大劣势,“北斗”团队没有时间抱怨。

陈知行迅速调整了策略,决定将宝贵的“曙光一号”机时,用于攻克一个最具代表性、也最能体现他们模型优越性的“标杆”问题——模拟大型区域电网在极端天气(如冰雹、狂风)下的连锁故障及恢复过程。

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涉及电力物理、气象耦合、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对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要求极高。

一旦成功,其应用价值和影响力将不言而喻。

移植和调试工作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陈知行和周炽负责核心算法的适应性修改,确保其能在“曙光一号”的并行架构上高效运行。

苏想则带领数据小组,日夜不停地整理、清洗来自电力部门和气象局的庞杂历史数据,构建高质量的仿真环境。

陈知行和李泽川,动用一切能用的关系,确保团队在申请到的有限机时内,网络畅通,权限无误,排除一切外部干扰。

首次全规模模拟测试的日子终于到来。

四人守在“曙光一号”机房外间的终端前,心情忐忑。

巨大的机器在玻璃墙后无声运行,只有指示灯规律闪烁。

模拟开始。屏幕上,代表电网节点的光点密密麻麻亮起,数据流如同江河奔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突然,代表极端天气的红色区域在屏幕上生成,迅速蔓延。

紧接着,一个关键的枢纽变电站节点闪烁起来,负载急剧攀升!

“注意!003号节点过载风险达到阈值!”

苏想紧盯着数据流,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启动预设切负荷方案A3!”

陈知行冷静下令。

周炽快速操作,模拟系统按照预定策略,切断了部分非重要负荷,003号节点的压力暂时缓解。

但危机并未解除。

天气系统还在加剧,线路覆冰模型显示,多条主干输电线路的承重逼近极限。

“7号线路断线概率升至65%!”

苏想再次报警。

“启动孤岛运行预案!协调周边电厂增加出力!”

陈知行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兵遣将。

模拟系统在他们的操控下,如同一个真正的电力调度中心,艰难地维系着电网的稳定。

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虚拟世界里“千家万户”的灯火。

终于,极端天气模型开始减弱。

屏幕上,虽然仍有部分区域处于停电的灰色状态,但主干网络保住了,没有发生灾难性的全网崩溃。

并且,模型自动生成的恢复方案,正在有条不紊地引导着供电恢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