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无声的偏见(2/2)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
就在团队众人一边补落下的课程,一边忐忑不安时,好消息终于传来——北京大学【北斗团队】提交的【智能决策与复杂系统仿真】课题初选通过,入围下一轮现场答辩!
通知要求团队派核心成员,赴京郊某保密级别较高的研究所,进行陈述和答辩。
限时三十分钟,其中团队自我介绍五分钟,主陈述十五分钟,专家提问十分钟。
喜悦之余,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谁来做主陈述人?
按照惯例和贡献度,陈知行作为队长和理论框架构建者,是最合适的人选。
周炽作为算法突破的关键人物,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然而,没等他们商议,一个微妙的“建议”再次通过刘教授传达过来。
这次说得更直白了些:“评审专家组组长是德高望重的梁老院士,他在应用数学和系统工程领域贡献卓着,但……观念比较老派,一直认为女性难以胜任高强度、高精度的理论推导和工程实践。
为了课题能够顺利通过,主陈述人最好……选择一位逻辑清晰、形象稳重的男同学。”
“放屁!”
周炽直接爆了粗口,气得在机房里转圈,“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一套!”
李泽川眼神阴鸷,手指关节捏得发白,显然在极力压抑怒火。
陈知行沉默着,眉头紧锁,显然也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理性上知道刘教授的“建议”可能是最稳妥的,但情感和原则让他无法接受。
苏想看着为自己愤愤不平的同伴,心里五味杂陈。
有温暖,有委屈,更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强。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三人面前,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这个主陈述人,我想争取。”
三人都惊讶地看向她。
苏想的目光迎接着他们的视线,继续说道:
“如果因为害怕偏见而退缩,那不正说明了我们内心也认可了这种偏见吗?
我们的模型,本身就包含了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如果连我们自己的团队都无法面对这点不确定性,那我们的研究又有什么意义?”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而且,我对模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数据波动、每一个应用场景的理解,可能比你们任何人都更具体、更感性。
由我来讲述模型如何从数据中生长出来,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呼吸,或许……比纯粹的理论推导更能打动人。”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优势和诉求。
她不是在赌气,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陈知行看着她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认真和自信,心中的天平瞬间倾斜。
他点了点头:“好。你来主陈述。我们负责补充和应对极端技术质疑。”
周炽立刻附和:“对!想想,我们支持你!让那些老古董看看,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李泽川也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带着戾气的笑:“行,你就放心去讲。台下有我们,我看谁敢呲牙。”
团队内部迅速统一了意见。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关于北大团队可能由一名大二女生主陈述的消息,已经像风一样,在某些小圈子里传开了,引起了一片哗然和……等着看笑话的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