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 第123章 四九城小爷的能量

第123章 四九城小爷的能量(2/2)

目录

苏想隔着病房的玻璃窗,看着姐姐苍白却平静的睡颜,心中默默祈祷。

这一次,有更完善的模型护航,一定会顺利的!

她转身走向临时为他们团队设立的监测点,那里摆放着连接医院数据的终端。

陈知行和周炽已经就位,李泽川则靠在墙边,看似无聊地打量着周围的医疗设备,但眼神却不时扫过苏想和忙碌的医护人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走廊尽头——是穿着白大褂,却依旧难掩清隽书卷气的陈知行父亲,北大陈校长。

他似乎是来医院进行工作交流,恰好路过。

陈校长看到他们,走了过来,先是对陈知行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温和地看向苏想:

“苏想同学,听说你们团队的项目进展很顺利,还在准备银河杯竞赛?”

“陈校长好。”

苏想连忙问好,有些拘谨地回答,“是的,我们正在努力。”

陈校长笑了笑,眼神中带着长辈的鼓励:

“很好。年轻人就要有这股冲劲。

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你,苏想,听说你家里最近事情也多,要照顾好自己。”

他的话语温和,但苏想却敏锐地感觉到,陈校长看她的目光,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丝更深层次的审视。

没等苏想细想,陈校长又对陈知行嘱咐了几句关于学术严谨和团队协作的话,便离开了。

他刚一走,周炽就凑到苏想身边,小声说:“想想,别紧张,陈校长人挺好的,就是看起来严肃。”

陈知行也淡淡开口:“他只是关心项目进展。”

苏想点了点头,压下心中的一丝异样,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屏幕的数据上。

治疗开始了。

药物通过输液管,一点点注入苏念的血管。

监测仪器上的数字和曲线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

模型终端上,代表风险概率的曲线依旧平稳地维持在低位。

姐姐苏念的强化治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最初48小时的关键期。

在动态医疗数据预测模型的密切监控和协和专家组的精心调控下,她的身体逐渐适应了新的治疗方案,各项生理指标趋于稳定,甚至显示出细微的向好趋势。

这消息像一颗定心丸,让苏想终于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银河杯”竞赛中。

【北斗团队】面临的挑战却丝毫未减。

李泽川主导的“快速诊断模块”虽然能处理粗糙数据,但误报率偏高,就像个咋咋呼呼的新兵,经常虚惊一场。

而周炽负责的“深度理论模型”虽然精准,却对数据质量要求苛刻,像个挑剔的美食家,面对供给不足的“食材”难以下咽。

陈知行提出的“双轨并行”策略,在实践中遇到了数据融合的瓶颈。

机房里的气氛,因为进展缓慢而显得有些沉闷。

只有机器的嗡鸣和周炽时不时在草稿纸上演算的沙沙声。

“不行,还是不对!”

周炽烦躁地抓了抓他本就凌乱的短发,将一张画满复杂符号和断裂曲线的草稿纸揉成一团,精准地投进了远处的废纸篓,

“这套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用来描述雷达功率衰减的瞬态过程理论上完美,但实际采集到的数据噪声太大,边界条件模糊,根本没法进行有效的数值求解!”

“李泽川,你那边的数据清洗到底行不行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