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周炽主导的项目(2/2)
项目在周炽的主导下推进,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尝试和随之而来的、数不清的bug。
实验室里时常回荡着周炽兴奋的叫声、李泽川毒舌的吐槽、以及陈知行冷静的指出问题。
苏想则像是团队里最沉默的基石,默默地验证着每一个数据点,调试着每一个棘手的边界bug,将周炽那些跳跃的思维碎片一点点落实成勉强能跑的代码。
她的效率高得惊人,仿佛只有全身心投入技术世界,才能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
“北斗杯”夺冠的喜悦和热度,如同投入燕园未名湖的一颗石子,激起一阵涟漪后,很快便被更多的新闻所覆盖。
北大清华,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和传奇。
今天这个团队国际论文登顶,明天那个学长拿下顶尖学府的全奖offer,一块砖头掉下来,砸中的可能不是十个专家,而是八个未来的院士苗子。
而真正掀起新一轮波澜的,是《北方日报》资深调查记者陆征策划的一组系列报道——《寒门状元的进击与困境》。
这组报道深度追踪了多位像苏想一样,从偏远地区考入顶尖学府的“状元”们的真实生存状态,探讨了教育资源分配、城乡差距、心理落差等尖锐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深思。
相比之下,苏想他们那个专业性极强的竞赛冠军,在更宏大的社会议题面前,似乎就成了一个小圈子的自嗨,迅速被公众遗忘。
陆征的办公室里,他看着桌上关于“北斗杯”的简短报道,又看了看自己手中那组引发轰动的寒门状元系列,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他拉开抽屉,里面有一个标注着“存疑”的文件夹,苏想的资料就在其中。
当初因为截稿日期和线索不足,他暂时搁置了对苏想的深入调查。
此刻,他看着那份竞赛获奖名单上“苏想”的名字,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一个能被顶尖评委认可、在关键时刻敢于质疑数据真实性的“寒门状元”,似乎和他最初怀疑的那个“水货”形象有些出入。
他沉吟片刻,最终将苏想的文件夹从“存疑”里拿了出来,重新放回了案头。
这个女生身上,或许还有值得挖掘的故事。
校园里的苏想,并不知道自己再次进入了那位犀利记者的视野。
竞赛的光环褪去后,她似乎又变回了那个普通的女学生,甚至更加沉默和用功。
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那根弦绷得有多紧——姐姐的病情、母亲的怨恨、那个随时可能被揭穿的秘密,以及……
这天上《高等数学》课,讲课的是以严厉和提问刁钻着称的赵教授。
他习惯先点人回答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答不上来的,平时分就要大打折扣。
教室里气氛紧张。
赵教授扶了扶老花镜,目光扫过教室,先点了几个人,包括曾经和苏想同寝室的孙薇薇。
孙薇薇站起来,支支吾吾,脸涨得通红,显然根本没准备,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赵教授不满地哼了一声,让她坐下,目光变得更加锐利,显然不满意。
教室里的空气几乎凝固了。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后排靠窗位置的苏想身上。
这个女生,平时不声不响,最近倒是听说拿了个什么竞赛奖?
“苏想同学,”
赵教授点了她的名,“你来谈谈对这道题的看法。”
刷刷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想身上。
孙薇薇那几个女生更是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等着看她出丑。
谁不知道赵教授出的题又多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