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 第21章 长途电话姐姐点迷津

第21章 长途电话姐姐点迷津(2/2)

目录

“数学……是工具,更是语言。”

苏念继续说着,偶尔因为气力不济而停顿,

“不要怕它……试着……把它当成你小时候的火柴棍。

数据处理……无非是清理、分类、寻找规律……你细心,耐得住繁琐……这恰恰是你的长处。”

接着,苏念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就着她信里模糊描述的竞赛题型,用一种极其精炼的方式,点破了几个最核心的概念和可能切入的方向。

苏念语速极快,声音也越来越弱,仿佛每说一个字都在消耗最后的生命。

苏想拼命地记着,大脑飞速运转,姐姐的话像钥匙,咔嚓咔嚓地打开了她脑中一把把锈死的锁。

“姐……姐!我好像明白了一点!”

她激动地低呼。

“……好。”

苏念的声音已经微不可闻,

“想想……别怕……你的脑子……不笨……只是……路不一样……走通它……”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剧烈的、压抑的咳嗽声,然后是母亲王淑芬焦急的声音:“念念!医生!”

“姐!”

苏想的心揪紧了。

“……加油……”

苏念用尽最后力气吐出两个字,电话便被匆忙挂断了。

听着话筒里传来的忙音,苏想久久无法回神。

脸上还挂着泪痕,但那双眼睛里,恐惧和迷茫正在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悲痛和决绝的清澈。

原来,姐姐为她选了最艰难的路,却也可能是……唯一能走通的路。

她擦干眼泪,紧紧攥起了拳头。

她开始玩命了。

每天最早到图书馆,最晚离开。

除了上课吃饭,所有时间都泡在了和数据、算法、还有姐姐笔记里那些深奥思路死磕上。

她知道自己笨,就用最笨的办法。

一道题,周炽可能十分钟想出三种解法,她可能需要花十个小时去理解一种解法,然后再花十个小时去思考姐姐提供的那种“另类”思路是否可行,如何实现。

她负责的数据处理部分,更是精益求精到近乎苛刻。

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每一种可能的预处理方法都尝试对比,生怕出一丝差错。

陈知行注意到了她的变化。

他看到她不再是那种全然恐慌的空白,而是带着一种拧紧的、执拗的专注。

虽然眉头总是紧锁,进度依然缓慢,但眼神里有了光。

偶尔,他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瞥一眼她草稿纸上那些看似笨拙却方向正确的推导,或者在她对某个算法参数犹豫不决时,看似随意地提点一句:“试过方差归一化吗?”

每次他开口,苏想都会像受惊的小鹿一样猛地抬头,然后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光芒,忙不迭地点头:

“谢谢陈同学!我这就试!”

周炽也发现了苏想的变化。他大大咧咧,感觉不到那些细微的情绪,但他能直观地看到结果。

“哇!苏想!你这组数据处理得漂亮啊!噪声滤得干干净净,趋势一下就出来了!”

周炽拿着她处理好的一组数据,啧啧称赞,“你这细致劲儿,可以啊!”

他甚至开始主动把她处理好的数据纳入自己的模型计算中。

只有李泽川,依旧时不时毒舌两句:“哟,状元同学这次没掉链子?难得啊。看来临时抱佛脚也挺使劲儿?”

但苏想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被击垮。

她只是抿紧嘴唇,更加用力地敲击着学校机房的古老计算机键盘,或者更专注地核对数据清单。

她没时间脆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