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 第23章 另辟蹊径寿康宫

第23章 另辟蹊径寿康宫(2/2)

目录

孙妙青却上前一步,规规矩矩地福了福身子。

她的声音清朗温和,没有半分谄媚,更没有一丝畏缩。

“姑姑万安,嫔妾是春熙殿妙常在,并非有意叨扰。”

那位被称为“孙姑姑”的管事,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这种场面,她见得太多了。每个新入宫的小主,都想来寿康宫碰碰运气,说的话也大同小异。

孙妙青并不着急,继续用那不疾不徐的语调说道:

“听闻近来换季,天干物燥,太后娘娘凤体违和,时常咳嗽,想必胃口也不大好。”

“嫔妾不才,便亲手熬了些川贝枇杷膏,最是润喉清肺。”

“另外还做了几样好克化的山药枣泥糕,聊表孝心。”

她的话说得极为诚恳,将缘由和献上的东西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

孙姑姑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松动。

她抬起眼,这才算正式打量了孙妙青一番。

眼前的常在眉眼清正,姿态大方端凝,不像那些心思浮动、急功近利之人。

她的语气稍缓了些:“小主有心了。只是太后娘娘午后才醒,精神不济,怕是不能见客。东西您留下,奴婢代为转达便是。”

这已经是看在她态度恭谨的份上,给了几分颜面。

青珊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东西留下,人却不见,那这趟不是白来了?

她刚想开口,却被孙妙青一个安抚的眼神制止了。

“是嫔妾思虑不周,扰了姑姑和太后娘娘的清净。”

孙妙青毫无被拒的恼怒,反而一脸歉意地又福了福身,姿态谦卑到了极点。

就在孙姑姑以为她要就此告退时,孙妙青却话锋一转,目光落向宝珠手里的另一个小巧食盒,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为难。

“只是……这里头还有一样东西,是特意给太后娘娘身边的那位‘雪团’备下的。”

“雪团?”

孙姑姑一愣,眼神瞬间变了。

孙妙青像是没看到她的脸色变化,自顾自地示意宝珠打开了那个小食盒。

一股极淡、却极其纯粹的鱼香味儿,若有似无地飘了出来。

“听闻‘雪团’年岁也大了,牙口不好,寻常的鱼干怕是嚼不动。”

孙妙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怜惜。

“这是嫔妾特意挑的寸长小银鱼,用温油反复焙得酥脆,入口即化,未放任何盐和佐料,最适合猫儿吃了。”

这番话说完,整个寿康宫门口安静得落针可闻。

只剩下风吹过檐角的轻响。

孙姑姑的目光,死死地钉在孙妙青那张平静坦然的脸上,又缓缓移到那碟金黄酥亮、一看便知用了功夫的小鱼干上。

她的眼神,从最初的疏离,到审视,再到此刻,正一点点被一种名为“不可思议”的情绪彻底淹没。

来寿康宫的人,有送奇珍异宝的,有送灵丹妙药的,也有送亲手抄写的佛经的。

她们的心思,都用在了太后身上。

可眼前这位妙常在……她竟然连太后身边的一只老猫都考虑得如此周全!

这份心思,这份体贴入微的周全……

孙姑姑在宫里待了半辈子,自问阅人无数,此刻却感到一丝心惊。

这哪里是来固宠争位的小主?

这分明是把孝心做到了骨子里,做到了旁人想都想不到的地方!

怕是连日日请安的皇后娘娘,都未必能做到这一步!

她定定地看了孙妙青半晌,喉头微不可查地动了动,那股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气场,终于彻底瓦解。

最终,她缓缓地、郑重地弯下了腰。

“小主……请随奴婢来吧。”

孙妙青被孙姑姑客客气气地请进了偏厅奉茶,这一坐,便是半个时辰。

青珊和宝珠站在她身后,大气都不敢出。茶水换了两次,从滚烫到温凉,她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这宫里的规矩,晾人,也是一种下马威。

孙妙青却稳如泰山。

她既不坐立难安,也不东张西望,只端端正正地坐着,偶尔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姿态从容得像是在自家殿里赏花。

她很清楚,太后这是在考验她的心性。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急。

终于,门帘微动,孙姑姑亲自走了进来,脸上的神情比之前又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恭敬。

“妙常在,太后醒了,请您进去呢。”

孙妙青站起身,理了理并无一丝褶皱的衣角,对她温和一笑。

进了内殿,一股淡淡的檀香混合着药草的味道扑面而来。光线有些昏暗,显得格外静谧。一位身着深色常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正斜斜倚在榻上,手里捻着一串佛珠,闭目养神。

想必,这位就是宫里最有权势的女人,当今太后了。

“嫔妾孙氏,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孙妙青敛衽下拜,行了个无可挑剔的大礼。

她的声音清脆柔婉,既不因见到天颜而过分激动,也不因殿内沉凝的气氛而胆怯,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榻上那位手捻佛珠的老人,缓缓睁开了眼。

那是一双真正历经了三朝风雨的眼睛,浑浊中藏着洞悉一切的锐利,仿佛能将人心最深处的算计都剥离开来。

目光如炬,落在孙妙青身上。

“抬起头来。”

太后的声音沙哑低沉,听不出半分喜怒,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压。

孙妙青依言抬头。

她脸上挂着一抹温软的笑,既有晚辈对长辈的天然敬重,又带着一丝恰如其分的小女儿娇憨,明媚,却绝不轻浮。

太后静静地打量了她许久,久到一旁的青珊几乎要屏不住呼吸。

终于,她再次开口,话锋却直指要害。

“就是你,给我这寿康宫送了猫食来?”

这话问得极有深意,直接跳过了给她的药膏和点心,仿佛那些东西根本不配入她的眼。

孙妙青心中明镜似的,知道这是真正的考验来了。

她不仅不慌,反而俏皮地眨了眨眼,让那张端庄的脸上瞬间生动起来。

“回太后娘娘,嫔妾是这么想的。”

“咱们人身子不适,总有太医和宫人们精心照料着。可‘雪团’它不会说话,纵有不适也无处言说,想来更需要旁人多费些心思。”

她顿了顿,声音里注入了一丝真诚的怜惜。

“嫔妾家中也曾养过一只老猫,脾性与人一般无二,越是年老,越需要耐心呵护。故而斗胆,为‘雪团’也备了一份心意。”

这番话说得坦荡又贴心,将那点急于求见的“邀宠”心思,巧妙地化作了推己及人、由物及宠的体谅。

太后听完,面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从鼻腔里淡淡地“嗯”了一声。

殿内,再度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就在青珊紧张得手心冒汗,以为这趟终究是白来了的时候——

“喵呜……”

一声轻微又带着点慵懒的猫叫,打破了满室寂静。

只见一只通体雪白、身形富态雍容的猫,迈着君王般优雅的步子,从多宝阁后头施施然绕了出来。

它径直走到孙妙青脚边,高傲地仰起头,琼鼻轻嗅。

似乎是闻到了那股令它愉悦的鱼干味道,它又软软地叫了一声,竟主动用自己毛茸茸的脑袋,亲昵地蹭了蹭孙妙青的裙角。

正是寿康宫的活祖宗,雪团。

站在一旁的孙姑姑,眼底瞬间划过浓得化不开的惊诧。

这雪团是什么脾性,她再清楚不过!

那是先帝爷赏下来的波斯猫,在寿康宫里养了十几年,平日里连当今皇上来了都未必肯赏个脸,一身傲骨,谁都休想讨好。

她脑中轰然一声,猛然想起一桩早已被当做笑谈的旧闻。

选秀时,底下人曾议论,说这雪团不知发了什么疯,竟当着众人的面,对一个秀女格外亲近,甚至主动往人怀里钻。

当时只当是个趣闻,谁也没放在心上。

毕竟这宫里想讨好雪团的人多了去了,可从没见它给过谁真正的脸面。

原来……

原来那个人,就是眼前这位妙常在!

孙姑姑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再看孙妙青时,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这哪里是什么心思周全?

这分明就是一份天赐的缘分!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

雪团可不管众人心中作何感想,它用脑袋又蹭了蹭孙妙青,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咕噜咕噜”声,尾巴尖愉悦地小幅度甩动着。

那双碧玺石般的猫眼里,满是毫不掩饰的亲昵和讨好。

孙妙青仿佛没看到周围人惊掉下巴的表情,顺势蹲下身,动作自然得像是演练了千百遍。

她伸出纤纤玉指,精准地挠了挠雪团最舒服的下巴,声音里带着纯粹的笑意。

“你这小馋猫,可是闻着味儿找来了?”

雪团舒服地眯起眼,仰着头,喉咙里的咕噜声更响了,甚至旁若无人地翻了个身,露出了自己圆滚滚、软乎乎的肚皮。

那是它最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

这一下,不止是孙姑姑,连殿内伺候的几个小宫女都看傻了眼,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雪团的肚子,那是绝对的禁区,谁碰谁就要挨一爪子!

榻上,太后捻动佛珠的动作,不知何时停了下来。

她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终于泛起了一丝细微的涟漪。

她看着殿中一人一猫亲昵无间的模样,目光在孙妙青那张并无半分伪装、发自真心的笑脸上,停顿了许久。

这宫里,会演戏的女人太多了。

可畜生不会。

尤其是这只被她养得刁钻的老猫,它的喜恶,最为真实。

良久,太后原本紧绷的嘴角,竟缓缓勾起一抹极淡、却无比真切的笑意。

“看来,你与它,是真投缘。”

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这幅温馨的画面。

语气依旧平淡,却比之前,多了几分人情味儿。

孙妙青闻言,立刻站起身,敛了敛笑意,姿态重新变得恭敬谦和。

“回太后娘娘,或许是嫔妾身上,有它熟悉的味道罢了。”

她没有半分邀功,只说是鱼干的味道,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功劳与这份天赐的缘分,全都藏了起来。

这份宠辱不惊的通透,让太后眼中的审视,终于彻底化为了欣赏。

她的目光掠过旁边桌案上那碟金黄酥亮的小鱼干,最后落回孙妙青身上。

“倒是个有灵性的。”

太后缓缓说道,不知是在说猫,还是在说人。

“你这孩子,心思玲珑剔透,很好。”

她顿了顿,吐出了一个字。

“赏。”

这一个字,轻飘飘地落下,却让孙姑姑心中重重一跳。

她知道,这位入宫不过数月的妙常在,从今天起,怕是真的要起来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