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163章 字条的全球认可

第163章 字条的全球认可(2/2)

目录

话音刚落,台下一片哗然,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凯德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等机构负责人纷纷表态,将效仿“恒基标准”,调整全球地产投资策略。一时间,这张来自1997年的中国字条,成了全球地产行业的“稳健风向标”。

演讲结束后,陈文博被媒体和同行围得水泄不通。《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追问:“陈先生,这张字条是否会成为恒基的全球品牌标志?”

“它已经是了。”陈文博笑着说,“恒基香港总部的会议室里,这张字条被装裱在最显眼的位置,作为家族家训和企业准则;我们的海外分公司,每个员工入职第一天,都会学习字条背后的故事。它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温暖的提醒——无论市场多么疯狂,都要守住初心,敬畏风险。”

当晚,陈文博给父亲陈启棠打去越洋电话。电话那头,陈启棠的声音依旧沉稳:“文博,不是我们有多聪明,只是我们见过风暴,知道潮水退去后,谁会裸泳。那张字条,不仅是给我们家的,也是给整个行业的警示。”

“爸,黑石、凯德都要效仿我们的原则了,您的字条,已经影响到全球地产行业了。”陈文博的语气中带着自豪。

陈启棠沉默了片刻,轻声说:“我希望更多人能看懂这张字条,少一些疯狂,多一些稳健。地产行业是社会的基石,不能变成少数人的赌局。”

挂了电话,陈文博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望着纽约繁华的夜景。远处的帝国大厦灯火璀璨,近处的街道车水马龙,就像这个疯狂的地产行业,永远有人在追逐短期利益,在高杠杆的钢丝上跳舞。但他知道,恒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张泛黄的字条,就像一座灯塔,在行业的风浪中,指引着稳健前行的道路。

接下来的几天,“恒基字条”成了全球地产行业的热门话题。《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文章《一张中国字条,改变全球地产投资逻辑》,文中写道:“在高杠杆主导的地产狂欢时代,恒基的‘稳字哲学’如同一股清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走得有多远。”

香港恒基总部,陈启棠的孙子陈宇放学后来到会议室,仰头望着墙上装裱的字条,好奇地问:“爷爷,这张纸为什么这么重要?”

陈启棠蹲下身,摸了摸孙子的头,轻声说:“这张纸上写着我们家的‘根’。做人要稳,做事要实,不能贪多,不能投机。以后你长大了,要把这张字条的道理记在心里,传给你的孩子。”

陈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出小手,轻轻抚摸着字条的玻璃镜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字条上,泛黄的纸片仿佛焕发了新的生机。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一个行业的觉醒;它不再仅仅是东方的智慧,更是全球的共识。

与此同时,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依旧在疯狂中前行。林晟正在为城东地王的资金发愁,高杠杆的枷锁越套越紧;而赵山河的国信地产,依旧坚守着“蓝色文件夹”的规则,在代建和长租房领域稳步扩张。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在这个狂欢与危机并存的时代,悄然上演。

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那张1997年的字条,已经跨越时空和地域,成为全球地产行业的“黄金法则”。它告诉我们,在欲望与规则的博弈中,唯有敬畏风险、坚守稳健,才能穿越周期,实现真正的长久发展。而这,正是陈启棠留给家族、留给行业最宝贵的财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