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信托和解的资产抵押(1/2)
加拿大温哥华的航班降落在浦东机场时,林晟的西装袖口还沾着舷窗的冷凝水。他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掩盖不住连日的焦灼——在加拿大的十天,他没能说服妻子回国,也没能撬动海外账户里被冻结的资产,只带着一身疲惫和孤注一掷的决绝,回到了这座让他既风光又窒息的地级市。
车子驶进鼎盛总部停车场,林晟望着写字楼顶端“鼎盛地产”四个鎏金大字,忽然觉得刺眼。曾经,这四个字意味着财富和权力,如今却像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领带,推开车门,步履踉跄却依旧维持着往日的强势。
“林总,信托公司的人已经在会议室等了,态度很强硬,说今天必须给出明确方案。”秘书小陈迎上来,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她手里捧着一叠文件,最上面是《信托违约处置通知书》,红色的印章格外醒目。
林晟点点头,没说话,径直走向会议室。推开门,信托公司的项目经理张涛正靠在椅背上,手指敲击着桌面,面前的咖啡早已凉透。看到林晟进来,张涛起身,眼神冰冷如霜:“林总,我们等你三天了。3.8亿本金加利息,你到底打算怎么还?”
会议室的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林晟却觉得浑身燥热。他拉开椅子坐下,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滨江项目股权质押协议》,推到张涛面前:“张经理,滨江项目现在市值20亿,我用20%的股权抵3.8亿债务,这是最有诚意的方案。”
张涛拿起协议,快速翻阅着,嘴角勾起一抹嘲讽:“林总,滨江项目的底细我们清楚。重复抵押、回款不及预期,现在能值15亿就不错了。20%股权抵3.8亿,你这是把我们当冤大头?”
林晟强压下心头的怒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张经理,话不能这么说。330新政很快就会出台,到时候房价肯定涨,滨江项目的价值只会水涨船高。而且,我可以承诺,滨江项目后续的回款优先用于偿还你们的债务,你们有权监管项目账户,怎么样?”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桌角,指甲泛白。这20%的股权是他最后的筹码,滨江项目作为鼎盛的核心资产,一旦质押出去,他对项目的控制权就会大打折扣。但眼下,信托公司已经冻结了鼎盛2亿资产,若再不达成和解,对方就会申请强制执行,到时候鼎盛只能破产清算。
张涛沉默了片刻,拨通了总部的电话。会议室里只剩下电流的滋滋声,林晟的心跳快得像擂鼓,他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他想起在加拿大时,女儿抱着他的腿哭着说“爸爸别再做坏事了”,妻子冷漠的眼神里满是失望,心里一阵刺痛。但很快,这份刺痛就被求生的本能掩盖——他不能倒下,他还要做全国10的开发商,还要让那些曾经嘲讽他的人刮目相看。
挂了电话,张涛看着林晟:“总部同意和解,但有三个条件。第一,滨江项目20%股权必须办理正式质押登记;第二,项目所有回款必须进入共管账户,由我们监管,优先偿还剩余债务;第三,若6个月内项目回款未达1.5亿,你必须追加其他资产抵押。”
“没问题!”林晟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只要能拖延时间,等330新政出台,滨江项目销量暴涨,他就能翻身。他拿起笔,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字迹潦草却带着一丝决绝。
看着张涛收起协议离开,林晟瘫坐在椅子上,浑身脱力。他掏出手机,想给妻子打个电话,却发现屏幕上有十几个未接来电,都是供应商打来的。他烦躁地将手机扔在桌上,闭上眼,脑海里全是各种债务数字:信托3.8亿(已抵股权)、高利贷1.1亿、供应商欠款1.2亿……这些数字像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
没过多久,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老供应商王老板带着几个同行闯了进来。王老板头发花白,手里拿着一张欠条,激动地说:“林总,你不能不讲信用!我们给滨江项目供了800万的建材,你答应去年年底付款,现在都快半年了,钱呢?”
“是啊,林总,我们的货款也该结了!”
“我厂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工人工资都发不出去!”
供应商们你一言我一语,情绪越来越激动。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小陈吓得站在一旁不敢说话。
林晟猛地站起身,一拍桌子:“吵什么吵!我又没说不还!”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滨江项目的回款被信托公司监管了,等项目卖出去,我第一时间给你们结账!”
“监管?”王老板冷笑一声,“我们早就打听了,你把滨江项目的股权抵押给信托公司了!林总,你是不是想赖账?”
“我没有赖账!”林晟的脸涨得通红,“330新政马上就来了,到时候项目肯定卖爆,我不会差你们一分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