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暗度陈仓,穷图匕见(1/2)
山谷里的狂欢只持续了一夜,便迅速沉寂下来。
在外界看来,这群流民匪寇在侥幸取得一次小胜后,便被郡兵的围困吓破了胆,龟缩不出,宛如待宰的羔羊。王真的大营里,每日都能听到斥候带回的类似消息,这让他愈发笃定,只需围上十天半月,谷内的乌合之众便会不攻自破。
然而,无人知晓,在这片沉寂的山谷内部,正以一种惊人的效率,进行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争准备。
工坊区,成了整个山谷最核心的禁地。
叶蓁蓁几乎是吃住在了这里。她双眼布满血丝,脸上沾着些许黑灰,却丝毫不见疲态,反而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
她的面前,摆放着几样经过提纯的物质——雪白细腻的硝石粉末,金黄色的硫磺粉,以及经过反复烧制筛选的木炭粉。这些,便是“天雷”的核心。
“蓁蓁,先喝口汤吧,你都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了。”叶母端着一个瓦罐,满眼心疼地走了进来。
叶蓁蓁头也不抬,一边用一根小木棍小心翼翼地调和着三种粉末的比例,一边说道:“娘,您放那儿吧,我弄完这一点就吃。”
她不仅是在复制,更是在改良。
根据前一次爆炸的效果和她脑海中的化学知识,她对黑火药的配比进行了微调,增加了硝石的比例,以求达到最强的爆燃效果。
更重要的是外壳。之前的陶罐虽然易得,但爆炸后产生的碎片杀伤力有限且不均匀。这一次,她让人将缴获来的部分劣质铁器熔掉,混合着黏土,烧制出一种全新的、更薄更脆的罐体。在罐体内部,她还让人填充了大量筛选过的
铁砂和碎瓷片。
如此一来,这枚小小的“天雷”,一旦爆炸,便会成为一个致命的范围杀伤武器。
“引信也要改。”她对一旁的王庚嘱咐道,“之前的麻绳引信燃烧速度不稳定,还容易受潮。以后统一用浸过油的棉线,外面再用蜡封好。我要求每一根引信,从点燃到爆炸的时间,都必须控制在五息之内,不能多,也不能少。”
精准到“息”的控制,是王庚闻所未闻的概念,但他看着叶蓁蓁那不容置疑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是!夫人!我亲自带人做,保证万无一失!”
在叶蓁蓁夜以继日地打造“大杀器”的同时,萧衍也没闲着。
谷口处,王庚的弟弟王虎,每天都会带着几十号人,在栅栏后摇旗呐喊,偶尔冲出去放一波冷箭,随即迅速退回。
这种不痛不痒的骚扰,在王真看来,更像是黔驴技穷的虚张声势、愈发让他放松了警惕。
而在山谷后方那条隐秘的悬崖小径上,周昌正亲率三百精锐,进行着残酷的适应性训练。那条路崎岖难行,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他们需要练习在负重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且悄无声息地通过。短短两天,就有十几人受了伤,但没有一个人叫苦退出。
议事厅内,萧衍则亲自负责审问那一百多名俘虏。
起初并不顺利。这些郡兵大多是兵油子,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就胡说八道。萧衍也不动怒,只是将那些冥顽不灵的,都单独关押起来,言明战后会送去矿洞劳作。
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很快见了效。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俘虏,开始吐露一些关于郡兵大营的零碎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