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百废待兴 蓝图初展(1/2)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山间的薄雾,洒入山谷时,整个营地都弥漫着一种与昨日截然不同的气息。
不再有俘虏与看守之间泾渭分明的对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新生、拘谨与些许茫然的复杂氛围。那些新归附的士兵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虽然眼神中依旧带着一丝不确定,但脸上那种麻木和绝望,却已悄然褪去,被一抹微弱的、名为“希望”的光亮所取代。
然而,希望不能当饭吃,也无法变出栖身之所。
当朝食的哨声响起,看着那一口口熬煮着稀粥的大锅前,排起的比往日长了数倍的队伍时,所有人都清晰地认识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人,太多了。
议事厅内,气氛严肃。
萧衍坐在主位,叶蓁蓁在他身侧,下方则是周昌等一众核心骨干。
“将军,夫人。”周昌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色,他拱手道,“昨夜之计,大获全胜,兄弟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这一下多了一千六百多张嘴,咱们的粮仓,怕是撑不过一个月。还有住宿,原有的营房早已饱和,如今只能让他们暂时露宿在训练场上,长此以往,不是办法。’
他提出的,正是最现实的问题。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沉重如山的后勤压力。如何将这一千六百多名新兵,从负担变成真正的力量,是他们眼下最大的考验。
众人纷纷点头,面露难色。他们都是战场上的好手,可对于这种精打细算的“民生”之事,却都有些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叶蓁蓁开口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她的声音清脆而镇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压力确实巨大,但换个角度想,我们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只要组织得当,这些问题,都能变成我们发展的机遇。’
她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小木棍,条理清晰地说道:“我认为,眼下需三件事并行。”
“第一,立刻对所有新归附的弟兄,进行统一登记造册。”
“登记造册?”周昌有些不解,“我们不是已经统计过人数了吗?”
“不一样。”叶蓁蓁摇了摇头,“我要的,是远比人数更详细的信息。我要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家中几口人、是否有田地、入伍前的营生是什么,是农夫、是铁匠、还是木匠?有什么特长?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建立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户籍档案’。”
她看向众人,解释道:“这么做,一是为了兑现承诺。我们承诺底护他们的家人,就必须知道他们的家人在何处,是何情况。二是为了人尽其才。我们现在要大搞建设,知道谁是木匠,谁会烧砖,就能把他们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让他们都扛着锄头去开荒。’
这个理念,对于在场所有人来说,都无比新颖。他们从未想过,管理士兵,竟能精细到这个地步。
萧衍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沉声道:“就按夫人说的办!此事,由周昌你亲自负责,务必将每个人的情况都摸清、记准!”
“是!”周昌领命,眼神中已满是敬佩。
叶蓁蓁继续说道:“第二,就是住宿问题。露宿绝非长久之计,我们必须立刻建造新的营房。这件事,正好可以和第一件事结合起来。从新兵中,将所有懂建筑、有木工和石匠手艺的人都挑出来,组成一支‘工程队’。我这里有新式营房的图纸,可以统一尺寸,分工协作,建造速度会比以往快上数倍。”
她说着,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几张早已画好的图纸。上面用炭笔清晰地画着一种结构简单、但布局合理的联排营房,甚至还标注了排水沟和公共厕所的位置。
这种前所未有的规划性和条理性,让在场的糙汉子们看得目瞪口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